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历史传说 >> 红色革命故事 >> 浏览文章

三位将军“找党”的故事

2013/11/29 11:36:34 点击数: 【字体:


    《找党》一书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后,多次再版,多次获奖。前些天,一些朋友打电话,说是为了迎接党的“十八大”,他们单位要把《找党》作为党员教育读物,问我从哪里能买到这本书。该书早已脱销,我就从书中摘录三位河南籍将军“找党”的故事,与大家分享吧。

    1.钱钧将军的故事

    钱钧是光山县大岳畈人,原名叫钱运彬,少时家贫,6岁给地主放牛。地主不把他当人待,吃饭时只让他喝剩下的汤汤水水。有时饿得没办法,就去偷捡狗吃剩下的东西充饥。他时常还受气挨打。他听说登封有个少林寺,里面的和尚都是些能飞檐走壁、刀枪不入的人,于是他下决心去少林寺学艺。他一路要饭到了少林寺,一位老和尚收留了他。就这样,他在少林寺从13岁练到18岁。他练的铁砂掌,七八斤重的石头,一掌下去可以砸得粉碎。一天夜里,他从少林寺的后门溜了出来,跑回去要去报仇。可地主有民团武装保护着,他孤单一个人对付不了他们,只好去烧煤窑、干漆匠、骟牛马。后来,他听说共产党是为穷人打天下的,他们中的“能人”在武汉活动。那时候,他不知道什么是共产党,只是很想见一见共产党的“能人”。他来到了汉口一家砂厂当翻砂工,经一位老师傅引荐,他认识了共产党的领导人董必武。董必武在黄麻地区进行革命活动,让钱钧去送信、找人、下通知、当警卫。董必武的言传身教,使钱钧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钱钧在豫鄂交界的老河口一间茅屋里,由董必武介绍,他面对镰刀斧头和犁的党旗拜了“列宁”,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此后几十年间,钱钧南征北战。在抗日战场上,他遇到日本鬼子,抓住就扔出去几丈远,三五十个人根本靠不了他的身。他15次受枪伤,却从没受过刀伤。1987年初春,我去采访钱钧将军时,他已是84岁高龄的老人。他深情地对我说:“要让人民了解过去的革命斗争史,使当代青少年更加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神炮手赵章成的故事

    那是1935年5月,红军长征来到大渡河南岸,前有川军在对岸堵截,后有追兵步步紧逼。为了突破大渡河天堑,红一团组织了以二连连长熊向林为队长的十七名勇士实施强渡。赵章成奉命带一个炮兵连负责掩护十七勇士渡河。当时仅有31发炮弹,而需要炮火破坏、压制的目标很多。赵章成奉命迅速持炮射击,发发击中对岸敌人的工事,十七勇士冒着炮火迅速登岸。为了支援渡河部队,巩固河边阵地,赵章成携带一门迫击炮也乘船渡到北岸。此时敌人固守在三个要点进行反扑,指挥员要求赵章成迅速摧毁上述目标。这时只剩下三发炮弹,只要有一发打飞了,就会造成难以设想的后果。只见他迅速架起炮,不慌不忙,沉着果断,搭手测距,手持炮身,向着三个不同目标,一发一发打了出去,全部命中目标。红军迅速冲了过去,牢固控制了渡口,保障了后续部队昼夜渡河,安全北上。

    赵章成1905年出生于洛阳城内一个手工工人家庭。从童年起,他就拾煤、拾柴,照顾弟妹。为了找饭吃,他先后投入吴佩孚、冯玉祥、蒋介石的部队当“炮目”。1931年初,部队被蒋介石调往江西“围剿”红军。在江西吉安,赵章成看到红军的标语,了解到红军才是替老百姓办事的好军队,遂产生对红军的向往。在当年4月的白沙战斗中,他趁混乱之际同几个士兵兄弟一起奔向红军。因他懂炮兵技术,月余调任红三军炮训队队长。同年11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4年中外记者参观团到了延安,赵章成接受了射击表演任务。射击目标是1000米之外的一根电线杆。射击时,魁梧高大的赵章成不用瞄准具,只是用眼睛、手和垂球测好距离,定好角度,只听“嘭”的一声,一发炮弹腾空而起,转瞬间又急速下降,“轰”的一声,电线杆被炸倒在地。接着他又卸掉了炮和座钣,只剩下一个炮筒,用手臂搂住,对准了300米外的另一个临时指定目标,炮声一响,目标飞上了天空。中外记者被惊呆了,纷纷说:“实在不可思议,八路军的迫击炮能直接打中野鸭子?”

    3.吴华夺将军的故事

    吴华夺于1917年出生在新县一个贫苦家庭。10岁那年,他的家乡爆发了举世闻名的黄麻起义。吴华夺的父亲吴文保参加了红枪会,不久红枪会改编成红色补充军第二团,吴文保当上了党代表。当时,吴华夺年小个矮,穿着一双不跟脚的鞋跟在父亲的队伍后面,父亲赶他回去,他就是不肯,坚决要跟着父亲当红军。有一次,他趁父亲不在,就偷偷地拿着枪玩,一拨弄,“啪”的一声,把老百姓的一头老黄牛打死了。父亲给他两个耳光,又把他关起来不让吃饭,非让他回家不可。他就趁机唱起山歌:

    正月里来是新年

    家中断米面

    衣衫破了没衣换——

    哪嗨哟,衣衫破了没衣换

    吴华夺一边唱一边表演起来,一口气唱完了十二个月,把大伙逗得哈哈大笑,连父亲也扭过脸去偷偷地笑了。从此,他被分配到少年队当小兵,随部队行军学文化,上阶级教育课。

    1934年11月16日,吴华夺随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由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这支以“儿童军”著称的红军队伍,多是些在战斗中牺牲者的孤儿,是随同红四方面军远征到四川的红军指战员的子弟。军长程子华当时29岁,军政委吴焕先27岁,副军长徐海东也不过34岁,各团营连的领导成员,都是些20岁上下的毛头小伙子。而此时担任警卫军部任务的***团分队长吴华夺年仅17岁。他们像一颗火红的流星,在寻找一条中国革命的希望之路。

    10天后,这支红色“儿童军”穿过平汉铁路,经桐柏山区转战北上,到达方城与叶县之间的独树镇。忽然狂风大作,雨雪交加,一些指战员鞋袜被烂泥粘掉,赤脚行军;许多战士怕武器被冻坏,就脱下单薄的衣服,把枪包起来;有的用毛巾将枪口塞住,以防进水生锈。

    就在部队悄悄地行进之时突然与敌遭遇,许多指战员的手指都冻僵了,一时拉不开枪栓。敌乘机追击,从两翼包围而来。这时,一个绰号叫“大金牙”的参谋主任骑着一头大黑骡子,仓皇奔逃,大喊大叫:“我们被敌人包围了……各自逃命吧!”刹那间,先头部队纷纷调转头来往后撤退,情况十分危机。

    “莫慌!”话音未落,只见青年将领吴焕先骑着一匹栗色骡子举着大刀飞奔而来,高声呼喊:“共产党员和少共同志们,红军战士们,现在到了我军生死存亡的关头,退却就是死亡,同志们跟我来!”吴华夺率领***团二分队紧跟吴焕先杀入敌阵。正在激烈交战之时,徐海东带领223团跑步赶到增援。经过几番恶战,敌人逃向方城,红25军直抵伏牛山。

    吴华夺随红25军转战伏牛山,曾在错误的“大肃反”中,以莫须有的罪名被五花大绑要拉出去砍头,被徐海东营救。他跟定共产党,坚信革命一定能胜利。1935年,他由少共转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吴华夺奉命到周恩来、叶剑英、罗炳辉领导的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工作。随后,他主动请求东征,转战于淮南津浦路一线,被称为“铜头铁罗汉”。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2012-11-09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传奇师长周维炯大别山闹革命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