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河南工艺 >> 收藏与交流 >> 浏览文章

仿明带音箱四平面素工琴桌记略

2013/8/16 15:01:59 点击数: 【字体:

仿明带音箱四平面素工琴桌记略
宋 赵佶 听琴图轴局部
仿明带音箱四平面素工琴桌记略
陆林设计制作的带音箱的四平面素工琴桌
仿明带音箱四平面素工琴桌记略
    苏东坡云:“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抚琴吹箫、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一直是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琴与文人同呼吸、共命运,人们亦将它的创制推向久远的神农、伏羲、尧舜,以附尚古之风。传说中,舜弹五弦之琴,歌南国之诗,而天下治。《琴操》称:“伏羲作琴”。相传伏羲斫桐为琴,绳丝为弦,初定五弦,以具宫商角徵羽音。后来周文王思念儿子伯邑考,添了一弦;周武王伐纣,为鼓动士气,又添一弦,于是成了后世流传的文武七弦琴,流传至今。

  从东晋顾恺之的《斫琴图》可知,古琴琴体主要由一整块木材开剜腹腔后制成面板,与底板胶合而成,内部形成一个狭长的共鸣箱。琴本身弦位较长,音量不大,加之琴的面底板浑厚且共鸣箱体积较小,琴的周身又髹以厚厚的大漆,这样特殊的构造方式,使共鸣体振动不强烈且传播减缓,因此琴在发音上具有清微淡远、圆润古厚之特点,恰与文人士夫所追求的中正平和、温良敦厚、虚静简淡等含蓄的审美情趣相合,但音量传之不远,用扩音设备又容易走音。所谓“好马配好鞍”,一张上好的琴桌对古琴和琴人来说的确有锦上添花之妙。

  翻阅古时的书画记录,古人有将琴置于膝上弹奏的,也有放在石案或木几上弹奏的,对琴桌的记述文字与图录并不多。宋徽宗赵佶的《听琴图》可谓流传久远,画中主人公,居中危坐石墩上,黄冠缁服作道士打扮。他微微低头,双手置琴上,轻轻地拨弄着琴弦,另有入神听者三人。但亮点并不在人物身上,而在于画中描绘了一张带有音箱的琴桌,可以说是古代美术史上比较罕见的关于带音箱琴桌的清晰影像记录,代表了当时最高的皇家水平。

  历代以来,琴桌的品类繁多,有硬木、软木、漆器等,尺寸大小不一。到了明代,由于传统家具的发展,对琴桌的要求也有了质量上的提高,并形成了相应的规范。从清后期至今,带有音箱的琴桌也不断出现在文人视野中。这种特制的琴桌在弹奏时所产生的共鸣,可以使音区放大,回音效果极佳,又不破坏古琴原有的味道。古代常有弹琴时在亭子周围放置瓷缸,便达到一种吸音作用,相当于一个大音箱的共鸣效果,与音箱琴桌的原理若合符契。

  陆林先生木工出身,又有过人的眼力和琢磨的精神,他收藏制作古家具的场所也是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明清家具研究的教学基地。在长达三十年收藏明式家具的过程中,他陆续过手了几件明代带有音箱的琴桌,感悟良深。热爱音乐的他从中受到很大启发,并兴味盎然地立志于设计制作一张最好的琴桌。在浮躁的机器大工业的时代,也算是对传统手工艺的一种致敬。

  古琴形象天地,气包阴阳,玄妙而通灵。在形制上,乃人身凤形,含头、颈、肩、腰、尾、足。琴身有上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因此,相对应的琴桌在制作时,也时时处处体现着人文精神与内涵。对面芯、大边、脚料、背面板都有很严格的要求,在形制上也极为讲究。所以,制作一张带有音箱的琴桌和斫制一把古琴的要求是不相上下的。

  由陆林先生设计指导下最后完成的琴桌乃四平面素工形式。桌面面板用一二百年的老楠木,底板用百年老杉木,可谓选材精良,可以保证其耐用坚固而不变形。琴桌选用传统的明式,在造型上减而又减而极具现代感,有一种“素以为绚”的大美。桌腿乍看横平竖直,实际有渐变的上粗下细,比例合度,变化微妙。直腿构造比传统的马蹄腿显得更为完善和流畅,有沟通天地的效果。琴桌的每个边角则精心打制成完美的圆口,象征天圆地方。与古琴琴面上圆而敛、法天,背板下方而平、法地相与呼应。而琴桌内中暗藏玄机,共鸣箱体置于桌体腹中,上下穿带,其手工打造的波浪形错位构造使音色具有柔和的流动感。实际弹奏时,使一定程度上放大的琴音更加细腻丰富、柔和蕴藉,受到众位古琴大家的高度好评。陆林先生认为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及古琴同好共享自己的作品,是一件幸事和乐事。作者:胡建君【原标题:仿明带音箱四平面素工琴桌记略】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解放网-新闻晨报 2013年05月21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