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河南工艺 >> 工艺与品牌 >> 浏览文章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固始县马郢村:提着柳篮走入国际市场

2013/11/16 10:59:41 点击数: 【字体:

固始县马郢村:提着柳篮走入国际市场
马郢村的农民巧手编织幸福梦。 本报记者 王晓欣 摄


    曾经“十年九淹”的滩涂地,如今却成了省文化产业特色村。农民手工编织的柳编产品漂洋过海,远销86个国家和地区。

    10月28日,冒着秋雨,记者来到信阳市固始县三河尖镇马郢村,探访这里的柳编产业。

    销售经理们都去了广交会

    走进马郢村,却很少碰到生产柳编产品的农户,有两三个挂牌的柳编企业,也没有见到生产景象。

    柳编村里怎么生产柳编的人这么少?

    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来到三河尖镇办事处。副镇长张登科带着我们来到村子里最大的柳编生产企业——三河尖柳编工艺有限责任公司。谁知公司内也是空空荡荡的,只有一个小姑娘在看门。她带着我们去公司仓库参观,只见仓库内摆放着很多柳编产品,有购物篮、花篮、水果篮等,色彩鲜艳,做工精美。

    “经理们都去广州参加广交会了。”小姑娘说,“每年这个时候,村子里柳编产品的经销商都要去广交会以及全国各大展会跑销路,签订单。订单来了,公司才开始按照订单将产品分给农户们加工,所以现在是柳编生产的淡季。”

    “农户们多数都是在自家生产柳编,做成半成品后再送到公司加工。柳编产品价格比较高,在国内很难打开销路,马郢村的柳编产品90%以上都销往国外了。”张登科介绍,马郢村的柳编产品年销售额近千万元,带动了村民致富。

    巧手编出幸福生活

    小小柳编让马郢村的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村民潘思林今年32岁,她说:“我做柳编有十几年了。照顾孩子之余,我从村上的柳编企业里领点柳条回来编,编好的半成品再给他们送过去,一个月下来能挣两三千元。”

    她说,马郢村当地不少村民十几岁就开始学做柳编,凭借这个手艺走上了致富路。

    以前的马郢村可不是这样的。“千里淮水十八湾,留下万顷淮河滩。”马郢村党支部书记姚瑞坤说,过去马郢村十年九淹,是有名的大水窝,群众长期处于极度贫困的状态。滩涂洼地种庄稼不行,却生长着一种淹不死的植物——柳条。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村里柳编产业开始起步,柳编迅速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他介绍,马郢村如今有十几家柳编企业,全村300多户家家从事柳编生产,成为柳编专业村。

    拓展国际市场 扩大国内市场

    马郢村的柳编产业逐渐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村里的目标是把‘龙头’伸向国际市场,把‘龙尾’摆向千家万户。”张登科说,现在村里走以销定产的路子,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走上了快速可持续发展道路。

    谈及未来,姚瑞坤说:“马郢村和山东、湖北等地的柳编生产相比规模还不大,那些地方是流水线作业,并且有固定市场。我们要想把柳编事业做大做强,首先要稳定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也要由单一地参加春秋两季的广交会,发展到更注重内地市场、注重西部地区的需求上来。”

    “没有稳定的国内客户,柳编产品很难真正做到淡季不淡。”姚瑞坤说。最近,村里正在做柳编产业文化发展的项目申报,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交易会、展销会和招商引资活动,以求提高知名度、打开更大的市场。□本报记者 王晓欣  胡巨成  实习生  李柯青【原标题:固始县马郢村:提着柳篮走入国际市场】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2012年11月09日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没有了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