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不来台”是说在窘迫的情况下,不能应付局面,有点羞丑、尴尬的味道。可是在河南省原阳县城镇乡村,却流传着“可下台”、“真下台”、“多下台”的俗语,意思是多光彩、多富有、多有办法。这两条俗语的含意虽然大相径庭,但都有个“台”字。
这个“台”是怎么回事呢?
我国邹超传到周赧王(姬延,前314一前256年执政)时,各诸侯国即齐、楚、燕、韩、赵、魏、秦都已十分强大,而周王室却十分衰弱了,属地也只有从河南洛阳到巩县这么一小块地方,还分裂为东周、西周两部分。东周在巩县,西周在洛阳。赧王虽为王子,寄居西周,但没权没势,实际上是个傀儡。前258年,秦国大将白起率军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后来魏国信陵君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率军救赵。打败了秦军。前256年,楚国考烈王想趁机联合各诸侯国一同出兵伐秦,赧王因屡受秦国的欺负,立即答应了这个请求,叫楚国去约会列国诸侯,决定在西周洛阳的伊阙集中周朝军队。可是西周国库空虚,又付不起粮草等开支,西周公便让周赧王向富商借钱,以后以战利品作担保,连本加利一起归还。谁知韩、赵、魏三国因刚与秦国打过仗,元气大伤,根本没有出兵的力量。齐国与秦国平素交往无争,不愿发兵。只有燕国和楚国派了几队人马来,等了三个月不见别国出兵,又各自回去了,这场联合伐秦的计划就这样落空了。
那原本想发大财的债主们,看到这种局面,纷纷围聚在赧王的宫门外,拿着借据,债,又吵又闹。赧王手中没钱,没法还债,窘迫得坐卧不安,感到没脸见人,只好跑到宫内周景王所建的謻( Yi)台上去躲债。这个台,就是俗语“下不来台”和“可下台”的那个“台”,也是成语“债台高筑”的那个“台”。
就在这一年,洛阳被秦攻破,赧王被秦掳去,秦昭襄王封他为粱城公后,不到一个月就病死了。至此,由周武王灭商以后建立起来的历经三十四王、历时八百多年的周朝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