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约生于隋开皇元年(公元五八一年),卒于唐永淳元年(公元六八二年),人们把他当做“神仙”,尊称为“药王”。他从小勤奋好学,七岁读书,每日背育一千多字,有“圣童”之称。到了二十岁,已精通诸子百家学说,既“善谈庄、老”,又“兼好释典”,学问非常渊博。隋唐两代帝王屡次请他做官,他都“固辞不受”,而立志学医。他小时候,体弱多病,要经常请医生诊治,“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周围贫苦百姓,也跟他一样,因为患病弄得穷困不堪,有的竟得不到治疗而悲惨死去这些事,使他感到:“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千金要方》自序)。因此,他十八岁开始,就“志于学医”,并下了很大的苦功,所谓“青衿(古学子所穿的衣,后称入学的生员)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千金要方》自序)。经过这样长期刻苦的钻研,他的医学造诣很深,成为隋唐时期医药界的佼佼者。
鹤壁五岩山为大唐药王孙思邈采药、炼丹、隐居、著书处,自然景观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药王洞全长 5000余米,分上中下三层, 洞内 彩石斑驳,钟乳突兀, 晶莹剔透。洞顶自然形成的龙、虎、佛像、孔雀等状物 千姿百态, 妙趣横生,鬼斧神工;洞底甘泉细流,四季如注。东魏石窟的雕刻刀法精美绝伦,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