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一)五里岗又名飞凤山,别名西岗,以位于县城西5里得名。海拔186.4~78米。南北走向,系太行山东麓,岗丘连绵,沟壑纵横,地势起伏不平。北自韩庄乡康洼村,南至宜沟镇盖族村。岗域含康洼、张贾、武洼
、下扣、陈庄、唐王庄、李河、盖族等村,近10万亩耕地。土质为黄粘土兼有砾土和白干土。汤河水库、琵琶寺水库分筑于岗西侧之中、南部。
(二)火龙岗《诗?邶风》称“旄丘”。清嘉庆《浚县志》谓该处“形若游龙,而所当脊处,若龙脊也,故名龙脊岗”,海拔111.8~71米。位于县城东南。明代以前,此处草茂林密,郁郁葱葱,常有野生动物出没。此后因植被逐渐遭到破坏,生态失去平衡,常年干旱缺水,当地群众便呼之为火龙岗。南北走向,南至浚县,北至菜园镇岗头村一带。岗域含岗头、龙虎、高汉、里于、瓦岗、大江窑等16个村,13.2万亩耕地。岗上土质为黄粘土和砾土。
平原县境内除两岗外,全为平原地区,分布于京广铁路以东汤河两岸和火龙岗东西两侧,即白营乡、古贤乡、菜园镇、任固镇和韩庄乡、城关镇、宜沟镇之东部,以及伏道乡、瓦岗乡、五陵镇部分地区。西南略高,东北稍低,呈略微倾斜状,海拔54~75米。长期以来由于含沙量与输沙量很大的河流出山而入平原,坡降忽减,水缓沙沉而形成。其沉积物以黄土性物质为主,河床冲积物很盛,微地貌复杂,素称6泊。
(一)广润泊位于县城东北20公里菜园镇北部,与安阳交界,海拔55米。涉及杨庄、葛庄、三八、马营等15个村。面积38700亩。
(二)柳圈泊位于瓦岗乡柳圈村一带。海拔56米。涉及瓦岗乡、五陵镇、菜园镇之柳圈、辛庄、东岗头、大寒泉等21个村。面积26050亩。
(三)任固泊位于任固镇,涉及任固、苏胡、商城、辛留、顾德等14个村。海拔54米。面积23065亩。
(四)将城泊位于宜沟镇将城村一带。海拔69米。涉及宜沟镇、伏道乡、城关镇的将城、赵屯、孔村等16个村。面积19959亩。
(五)万亩泊位于县城东约10公里处,以泊洼易涝面积有万余亩得名。涉及古贤乡、菜园镇、伏道乡的南周流、皇甫、水磨湾、东官庄等15个村。海拔61米。面积16550亩。
(六)兰村泊位于白营乡兰村一带。海拔58米。涉及兰村、张官屯、小张盖、徐庄等13个村。面积10676亩。
以上6泊在新中国建立后,经过修水库、筑堤坝、开沟渠等系列治理,过去经常遇到的水涝灾害,已很少见。
【地质构造】据中国地质研究所《中国大地构造图》载:本县地质构造属汤阴地堑。西有青羊口断裂,东有汤东断裂。由于岩层错动,使第三纪湖相(泥灰岩等)和河湖相(砂砾岩等)上升为丘陵,形成县境西部五里岗和东部火龙岗。中间下沉,充填巨厚的第三纪沉积物和第四纪河流冲积物。
青羊口断裂从新乡起,经青羊口、庙口到汤阴消失。在汤阴附近,此断裂延伸线两侧的石炭二迭纪地层,已是连续完整的地层。1814年2月4日,宜沟曾发生5.25级地震,1978年10月1日,县城西曾发生3.9级地震,都是青羊口断裂活动的表现。
汤东断裂断距很大,基岩落差超过1000米。近期两盘差异运动使其东盘(上升盘)火龙岗上的3个测点大幅度反向下沉。该断裂在安阳附近被北西西向一条新构造活动明显扭动性断裂——安阳断裂所切割。
总之,本区有北东、北北东和北西西两组断裂,这两组断裂近正交,前者发育,起着明显控制作用,后者则对前者有重要影响。
本区地层层序(由老到新)为:
前震旦系(AYZ)花岗片麻岩、角闪片岩、混合岩化片麻岩。
震旦系(Z)石英岩和石英砂岩。
寒武系(∈)竹叶状、鲕状灰岩。
奥陶系(O)厚层石灰岩。
三迭系二马营群(T)灰白色细——中粒石英长石砂岩和紫色砂质页岩,底部有一层钙质胶结砾岩。
下第三系(E)砂质页岩夹细——中粒砂岩。
上第三系(N)粘土、砂质粘土及灰色砾岩。
第四系(Q)砂、粘土、亚粘土、亚砾土。
【气候】汤阴县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特点是春季多风少雨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潮湿,秋季天高气爽温差大,冬季寒冷干燥雨雪少。
【水文】地表水①地表径流地表径流来自天然降水,年降水总量为3.76亿立方米,年平均地表径流深100毫米,径流总量6460万立方米。偏枯年份地表径流深75毫米,径流量4680万立方米,但仅能蓄水100万立方米,余者均顺沟河排去。②过境水汤河、永通河、羑河横贯县境,为洪涝排泄河道。平时少水,只在汛期可补充少量地下水。由于洪枯流量相差较大,蓄灌量较低,一般年被水库拦蓄和引淇蓄灌仅0.47亿立方米。卫河从县境东部流过,但以卫济津,控制用水,年利用水量不足300万立方米,可灌溉近万亩耕地。
全县地下水,平原地区属第四纪松散含水层;丘陵属第三纪风化岩石与裂隙水,浅层地下水可采量为8207万立方米。①极强富水区此水区主要分布在汤河、羑河、淇河故道。面积为4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7.1%。岩性为粘土、亚粘土。地下水埋深一般为3~6米,局部大于6米。含水层砂、砾卵石2~10米,涌水量为25~50吨/小时米,局部大于50吨/小时米。②强富水区此水区分布在羑河、淇河故道的接近区,面积14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22.6%。岩性为亚砂土、亚粘土,地下水埋深一般为2~4米,局部大于4米。含水层厚度小于故河道之流,涌水量为20~37吨/小时米。③一般富水区此水区分布在白营、古贤乡和城关镇以及卫河西岸地区,面积为19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30.2%。岩性为粘土、亚粘土及砂土,地下水埋深为3~8米,局部大于15 米。含水层不一。西部为砂砾石,东部为砂礓石。涌水量为10~20吨/小时米。④丘陵平水区此水区分布在火龙岗的里于、七涧周围和五里岗的武洼、云村一带。面积为4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8%。地下水埋深为10~18米,局部大于20米,涌水量为7~15吨/小时米。⑤贫水区此水区分布在五里岗、火龙岗的大部分地区。面积21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3.3%。地下水埋深约为20米上下。涌水量小于7吨/小时米,是县内重旱区。⑥含氟水县境含氟量较大的地下水,分布于五陵、任固两个镇部分村庄,危害较重的为五陵镇南小章、小宋村和水塔河三街。据部分水井抽查,平均含氟量为3.2毫克/升,最高的达4.4毫克/升。从1984年开始,在县卫生防疫部门的统一规划下,开始对高氟区实施治水工程,除先后在南小章等村打成5眼含氟达标水井基础上,又于1987年至90年代初,进一步进行了打深井、建自来水等改水工程,至1994年,一些含氟地区的村庄约有80%的家庭用上自来水。
县内地下水年变化幅度为2~4米深,水质较好,矿化度轻,属中性淡水,是人畜饮用和农田灌溉的重要水源。
全县可以开发利用的地表径流、地下水和过境水总量为2.38亿立方米,人均529立方米,耕地亩均370立方米。目前实际开发利用量为1.67亿立方米,占可利用水资源总量70%。
【土壤】1985年10月,汤阴县开始对全县土壤进行普查。普查结果认为:汤阴县土壤类型随着地形的变化呈现规律性变化,由西向东依次为褐土、潮土、风砂土。褐土集中分布在县境西部的五里岗区和东南部火龙岗区,面积30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36.4%。潮土在县境中东部的广大冲积平原区,面积52.3 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63.1%。风砂土分布在卫河西沿、五陵镇的北部地带,面积3000亩,占全县总面积的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