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识宝
崔如琢在艺术理论方面造诣深厚,也直接影响着他对艺术品的鉴赏水平。
崔如琢有目的地收藏,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去美国后开始的。那时中国书画的价格远比现在的低,往往1万美元,甚至几千美元就能买到一幅很好的画。
尽管一再宣称鉴赏只是他的业余生活,收藏圈广泛流传的一个例子足以彰显崔如琢的鉴赏能力。
1982年,崔如琢用很低的价格买到一幅15米长的石涛手卷。三年后,有个犹太人想用30万美元买这幅画,崔没卖。又过了四年,这个人又来找崔如琢,希望用100万美元买走。"100万美元我也不卖,结果他老派人来找我,最后我说1000万美元给你,他说没这个行市,我说很快就会有这个行情了。"崔如琢说,现在这副手卷的价格在几千万美元以上。
崔如琢讲的另一次经历是在1983年,他无意中在美国一家不知名的拍卖行的展览中见到一幅八大山人画的《荷花翠鸟》图,拍卖价格不过5000美元,当即决定把这幅画拿下。到了拍卖那天,这幅八大山人的《荷花翠鸟》图如愿地以8000美元的价格被他买到。他说,如果现在拿到国内的市场上来,该画价值当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
正是看中了崔如琢的一双慧眼,近几年来,不仅许多企业争相聘请他当艺术顾问,一些著名的拍卖公司也纷至沓来,请崔如琢替其"掌眼",包括世界著名的苏富比、佳士得拍卖行都请他来帮忙鉴定。
2004年嘉德公司的春季拍卖会上崔如琢代表一位宁波企业家以1650万的天价,买走自日本回流的海派名家吴昌硕的《花卉十二条屏》,创造了吴昌硕画作拍卖的世界记录。但是崔如琢说,如果当时竞争到3000万、5000万元甚至更高,他也一定要买回去。这种名家代表作升值很快,用不了多久其价格就在5000万以上了。
鉴赏根在文化意蕴
崔如琢鉴赏水平之高,让人侧目。当然,他的鉴赏能力也非于生俱来,而是点滴累积而成。而最深层次的根源,在于崔如琢对文化意蕴的理解和自身的文化造诣。
1988年的崔如琢的《山水梦幻》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国际水墨画展",曾引起山水大师李可染的瞩目,李可染先生在该画前驻足良久。
为此。崔如琢曾到师牛堂拜访大师聆听教诲。李可染曾鼓励崔如琢继续画下去,并对崔的构象山水作了形象的表述:"山不像山,其山自在。水不象水,其水自流。千山万水,画理尽在其中。"李可染的精警概括,对崔如琢的艺术探索。对他追求离形得似。得意忘象的创作之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此次与李可染长达三个小时的访谈,给年轻画家以良多的教益、难忘的印象和持久的鼓励与鞭策。使崔如琢更加坚定地走在艺术攀登的险途上。
从崔如琢的花鸟、山水画创作的境界可以看出,他关注历史文化积淀,并借助此来丰富其创作的文化意蕴。
他以为:"对于中国画家来讲,最重要的是要真正把握什么是中国的主体文化。有许多画家对我说,你到美国这么多年,太纯了,画的东西一看还是中国的。实际上,与传统相比我还是有很大变化的,但主体没变,也不能变,如果连主体都变了,还能叫中国画吗?"
人,贵在不忘本;画,贵在不忘本。崔如琢可贵,可贵也在于不忘本。须臾不忘记中国画的根本。
传道鉴赏
崔如琢说,在西方投资主要有三种方式:房地产、金融(包括股票)和艺术品。中产阶级通常会把艺术品作为他们投资的主要方向,事实也证明艺术品投资利润是最高的。
上世纪90年代凡高的一幅《向日葵》拍卖价格高达5500万美元,可是在1948年它的价格只有2万美元;毕加索的油画《拿烟斗的男孩》以一亿416万美元的天价售出,一举刷新绘画作品拍卖的世界记录,可是这幅画在上世纪50年代只值3万美元。
国内的情况亦是如此,在上世纪70年代末,李可染的画只有200~~300元人民币,现在至少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还有李苦禅,黄胄等人的作品,20年的时间增长了1000~~10000倍。
尽管艺术品投资增值速度最快,但是由于艺术品中存有大量赝品,比如齐白石的画就有20%~30%是仿作。对于书画作品来说,赝品就等于一张废纸,这使得很众多投资者望而却步。在这样的情况下,对艺术品的鉴赏就显得尤为重要。
崔如琢艺术品投资者的建议有三:其一是培养对艺术品的热爱,要拿出精力来进行理论学习,这样上当的机会就少一点。其二是选择好的拍卖行,如嘉德,翰海等,为了保证声誉,他们的拍品大都经过严格的过滤。尽管其中也有5%~~10%的赝品,但是买了赝品也是一次学习机会,而且这些赝品还可以重新上拍,再卖给其他的初学者可能还会再次买走,出学费。其三则是尽量找高水平的艺术顾问,来帮忙掌眼。
崔如琢说,对于刚开始涉足艺术品投资的人来说,不能存侥幸心理,因为能捡漏的是内行,外行几乎不能捡到,侥幸就会上当。他说,他的收藏标准就是三个字"真、精、新"。他的藏品除了书画外,还包括青铜器、瓷器、古砚、古琴、古董家具等。但是无论其中哪一种,他选择的都是精品。因为,艺术品的艺术价值越高,经济的价值自然也就越高。崔如琢说,他的收藏经历已有四十年,只要是买了的东西就不卖,这样使得他的藏品增值的速度更快。【原标题:鉴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