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专题人物 >> 历史传说 >> 浏览专题人物
典故中的历代名人
点击数:次 总张数:7张 来源:印象河南网 作者:C006

与信阳毛尖有着密切关系的古今名人
上一图集
没有了
下一图集
7 张,当前第 1上一张 | 下一张 幻灯播放
典故中的历代名人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1 / 7

    王昌龄与典故一片冰心的渊源:唐朝时期,诗人王昌龄官场屡屡失意,触犯了权贵豪门,一再被贬,但他仍以心地透明纯洁而自慰,决心不与那些人同流合污,他在《芙蓉楼送辛渐》诗中流露出这样的情感:“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刘炟与典故息事宁人的渊源:汉章帝刘炟是东汉王朝的第三代皇帝,在历史上很有作为,尤以宽厚著称。“息事宁人”这个成语出自汉章帝在都城洛阳发布的一道诏书,从中即可看出他的施政风格。

    贾谊与典故投鼠忌器的渊源:贾谊是西汉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写过不少内容充实、议论精辟的文章。其中,《陈政事疏》(又名《治安策》)就是极具代表性的名篇。贾谊为了使其论点有说服力,就采用了民间一句谚语“欲投鼠而忌器”,意思是对王公贵族用刑会有损皇帝的尊严。后来,人们就用投鼠忌器来比喻做事有所顾忌,不敢放手进行。

    刘秀与典故置之度外的渊源:在东汉建立之初,国内尚未统一,许多地方势力占据某些州郡和东汉抗争。有的虽然表示臣服东汉,实际上都仍旧保留地盘,并不甘服。而部分比较强大的农民军也相当活跃。刘秀花了5年多时间,才算打下了一个基本统一的局面,只剩甘肃的隗嚣和四川的公孙述两大军阀。这时,隗嚣表面上已向刘秀称臣,并且把儿子送到洛阳任官,表示归顺。公孙述自称蜀王,拥兵数十万,盘踞四川山区。因交通困难,刘秀对这两个人,暂不想征战,企图把连续苦战多年的部队好好整顿和休养一下再说。据《后汉书·隗嚣传》载,当时刘秀曾对将领们说:“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姑且把这两人丢在一边,暂不考虑吧!)后来,刘秀终于发兵,先消灭了隗嚣,接着又把公孙述的独立王国攻破。

    阮籍与典故得意忘形的渊源:阮籍,陈留尉氏(今河南尉县)人,又名嗣宗,是魏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从小失去父亲,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后来终于成为当时著名的隐士。阮籍本来很有抱负,希望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他对执政的司马氏集团非常不满,又不敢明白地表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只得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纵情于山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此外,他还以写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想法。如:在非常著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中,阮籍就用迂回含蓄的语言来表达了忧国和避世的心情。他的好友嵇康和他一样,也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对司马家族的统治也抱有轻蔑和厌恶的态度。除嵇康外,阮籍的好友还有山涛、向秀、刘伶、王戎以及自己的侄子阮咸。他们七个人经常聚在一起,在山阳竹林之下,闲谈、狂饮、作诗、弹琴,高兴时就纵声狂笑,不高兴时就痛哭一场,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在这七人当中,阮籍大概是最为疯癫的了,尤其是在喝醉的时候,常常哭笑无常。因此史书中描写他时说到“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阮咸与典故未能免俗的渊源: 魏晋时期,都城洛阳活跃着一个被誉为“竹林七贤”的文人小集团,由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组成。他们看不惯社会的黑暗,常常聚在竹林之下纵酒放歌,谈玄论道。然而,即使是如此超脱之人,也常常摆脱不了风俗习惯的约束,于是,其中的阮咸便发出了“未能免俗”的感慨。

    司马光与典故脚踏实地的渊源:宋英宗时期,司马光负责主编《资治通鉴》,他研究很多历史书籍,广泛地收集材料,按照年代的先后顺序认真编排,终于完成294卷《资治通鉴》,后来因反对王安石变法来到洛阳定居,洛阳的邵雍评价他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





0
点击数:次 总张数:7张 来源:印象河南网 作者:C006
相关图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