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家是淮阳的。”和无数出门在外的淮阳人一样,王倩经常这样骄傲地说。
古城淮阳,有数个遗址遗迹供人瞻仰凭吊,而延续千年香火,牵挂无数人前往的太昊陵,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东方今报记者 王东霞
庄严伏羲陵让人心有所归
还没到“龙抬头”的二月二,太昊陵景区内已经熙来攘往,人潮涌动,有前来祭拜的香客,还有来自四面八方观光的游客。
“大气、有序、干净。”自到了太昊陵广场,王倩就一副惊讶的表情。变化太大了。
十多年前,她来赶太昊陵庙会时,感觉地方很狭小,也没有现在这样干净,比如售票处,就一个小小的窗口,挂着张纸牌。现在的售票口能供数十人同时购票。
看看身边手持“高香”的人们、披红挂彩前来还愿的香客,和以前多么相似,王倩忽又感到一切还是那么亲切。
太昊陵,“人祖爷”长眠之地,人类文明的繁衍之地,系着华夏民族的血缘,根在此处,心就在此。
古柏 诗词门联 古文碑帖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而素有“天下第一陵”之称的太昊陵,同样是柏木林立,森森有态,给太昊陵以无限生机。
顺着中轴线游太昊陵,路两旁都种植着大量柏树,或直或侧,形态有异,据记载陵区约有百棵柏树,都已经超过千年古龄。“树皮都没了,却虬枝劲举,生机勃勃。”王倩看到,上了年龄的古柏,树皮都没了,露着光光的木质,却依然生机十足。
如果说古柏让太昊陵显出生机,那门匾、门联、古文碑帖,则赋予太昊陵深厚的文化底蕴。
苏轼的“携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门联、苏小妹题的太昊伏羲氏墓碑等,都尽显文化气息,太昊陵内现存古碑有二百余通,都是重要的史料。
拴着童年记忆的“泥泥狗”
伏羲陵墓前,香火升腾,王倩还记得,和妈妈一起来这里时的情形。
多少年了,人们对于“人祖爷”的敬仰、皈依,一直都在。
祭拜过伏羲,王倩就来到太昊陵泥泥狗展厅,九头鸟、小猴吃桃、十二生肖,多种多样的泥泥狗造型,尽显拙朴、可爱。
小时候,每逢春节,天不亮,村里人都结伴来太昊陵上香,天不亮又返家,将礼物放在孩子床头,小孩子们醒来,看到泥泥狗、布老虎、花棒槌,个个都高兴得手舞足蹈。
看着泥泥狗,王倩又不禁想起很多。有“真图腾,活化石”之称的泥泥狗,是古文明的一部分,还将绵延传承下去,还会给无数小朋友、大人们以欣喜。(原标题:从太昊陵带回来的泥泥狗让多少孩子欢欣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