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店街在禹州城西7公里,南距火龙镇2.5公里,最初叫“瓦坊店”、后来叫“瓦店街”。是古时候做瓦匠人居住的地方,名字非常久远了。
这个聚落传说是夏代建造都城时候形成的。上古燧人氏时候人们都是住山洞,后来有巢氏时候住在树上,再后来人们到平地耕作,就住地窖、半地窖,到黄帝和尧舜禹时候才住上了茅草房。有一幅古对联说:“禹庙千年垂橘柚,尧阶三尺覆茅茨”。“覆茅茨”就是用茅草覆盖在屋顶上。这种用茅草、黄白草、麦秸、稻草缮盖的房顶,俗称草房,从上古传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存在。这种草房怕风,一遇大风,房顶就会被掀掉。杜甫不是有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吗?“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就是描写的这种情景。
大禹崇尚节俭,修建宫殿时仍坚持“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剪,采椽不刮”。可是,正当修建大殿时,忽然刮起了大风,刚缮好的茅草,风一刮就刮跑了。大禹非常上愁。这时有一个奴隶,在制陶作坊干过活,他找到一些破陶片扣在茅草上,大风过后,扣住的茅草就没有被风刮跑。大禹一高兴就表扬了他。这个奴隶就动起了脑筋,他把泥巴贴在转盘上,做成泥筒状,再切割成两块或四块,就成了泥瓦,装进窑里一烧,一块叠一块扣到屋顶上,就成了瓦房,很结实,再不怕风吹雨打了。
大禹见他爱动脑子,就让他带头开了个“制瓦作坊”,专门为建宫殿制瓦。作坊里的瓦匠越来越多,住在一起就成了一条街,有人还开了门店,专门制瓦卖瓦,人们就叫他“瓦坊店”,后来开门店的人多了,形成了一条街,人们就管这条街叫“瓦店街”。
搜集整理:丁凡
讲述人:李文庆,77岁,火龙瓦店人,早年进城开过理发店,后来还乡开诊所和药店。
李木林,85岁,禹州城关人,礼仪传承人,专门帮助人们料理红白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