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历史传说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十三棍僧救唐王

2012/4/19 14:52:51 点击数: 【字体:


    电影《少林寺》中,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唐朝初年,秦王李世民与王世充在洛阳大战,李世民战败后向南败退,途中又遇强敌阻拦,万分危急关头,幸得13名持棍和尚相助才反败为胜。
  
    这个著名的“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就发生在偃师缑氏镇的柏谷坞村。
  
    松柏曾苍苍,河水曾汤汤
  
    柏谷坞村位于缑氏镇东4公里的马涧河畔。这里沟壑纵横、丘陵起伏。据传,村东山沟中曾经长满松柏,故名“柏谷”。又传村中古时有码头,来往船只常在此停泊,称为“坞”。村名就由这两个称呼合并而来。
  
   《诗经·商颂·殷武》记载:“陟彼景山,松柏丸丸。”柏谷坞正处于景山南麓,“丸丸”意为树木茂盛之状,古时这里植被的茂密程度可见一斑。
  
    此地能称为“坞”,则因于那条自南而北滚滚流去的马涧河。据史料记载,从东晋末年到五代时期的600多年间,柏谷坞和偃师山化乡的孙家湾,一直是洛阳的两个重要内河港埠。
  
    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偃师县志》上,有一张表现当时柏谷坞航运发达的插图。图上柏谷深邃狭窄,两边壁立千仞,河床宽阔,河水汤汤,一持篙的艄公撑船在浪涛中奋力前行。
  
    如今走进柏谷坞,已看不到参天的松柏和汤汤的河水。现在的谷宽了不少,谷里是一条平整的水泥路,自景山而下,直通谷底的村里。昔日的河床中间,也已变成了空旷的田野,真是沧海桑田。
  
    棍僧救唐王,威名天下传
  
    在《史记》、《宋书》、《偃师县志》等多本古籍中,都能找到很多有关柏谷坞的描写。由于地势险要,又属交通要隘,此处历代曾多次燃起战火。在众多战乱纷争中,也许最有名的要数“十三棍僧救唐王”了。
  
    拨开影视作品的演绎云雾,让我们还原这个历史事件的真相:隋文帝杨坚在位期间,把柏谷坞周围的100顷地赐给了少林寺。后来,王世充在洛阳拥兵称帝,并派自己的侄子王仁则等屯兵柏谷坞。少林寺的地产被他们占了不少,在附近居住的和尚的吃穿就成了问题。
  
    王世充的野心还远不止此,他“窥觎法境”、“将图梵宫”,妄图把少林寺整个吞了。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唐高祖李渊遣秦王李世民攻打王世充,进逼东都。王世充乞援于夏主窦建德。窦建德率军十余万来援,与李世民的部队相遇于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
  
    正是两军对垒、激战之时,对王世充的野心容忍许久的少林寺和尚,趁机帮助李世民打败了王世充。据史书记载,那一年的四月二十七日,少林寺的13名和尚,在王仁则一下属的配合下,里应外合,生擒王仁则,并将其送给了李世民。
  
    后来,李世民面南登基、黄袍加身。为报当年相助之恩,李世民赐少林寺40顷良田、水碾一具,重奖了这13名和尚,还御笔亲书了《告柏谷坞少林寺上座碑》为证。
  
    从此,少林武功的威名和扶弱惩强的侠义,便天下皆知了。(原标题:柏谷坞 坞高谷深柏苍苍 十三棍僧救唐王)                       
  



来源:洛阳日报         2011 年 5 月 9 日
责任编辑: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