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历史传说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河图洛书:河洛文化的每一张名片

2013/6/24 10:50:25 点击数: 【字体: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华夏文明之源。 

    生命最初在海洋里孕育,然后登上陆地,在大地上植下花草和树木,在天空中放飞昆虫和鸟类,使地球上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生命之花…… 

    作为华夏文明之源的河图洛书,同样来自神秘的水底世界。河图从黄河的波涛中跃出,洛书踏着洛河的浪花而来。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在布满生命密码的历史键盘上,华夏先民用最富激情的灵感,敲打出河洛文化的第一张名片,引领着华夏文明一步步走向辉煌…… 

    河图洛书之发祥地 

    河图洛书是华夏文明的源头,是华夏先民思维的最高成就,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我们还是追本溯源,先来到黄河岸边的龙马负图寺,听一听“河出图”的动人传说吧! 

    相传七八千年前的某一天,黄河里跃出一匹龙马,它把身上的旋毛变成一块玉版,献给了伏羲。玉版上的点数“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这就是千古流传的河图。伏羲依照河图,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画出了神秘的八卦图。位于孟津老城西北的龙马负图寺,据说就是当年龙马负图的地方。 

    “洛出书”的传说同样笼罩着神秘色彩。相传大禹全力以赴治理洪水的举动不仅感动了普通百姓,也感动了神龟。神龟驮着背上的洛书来到洛河边,把洛书献给“人民公仆”大禹。神龟背上的点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这就是流传至今的洛书。大禹依此制定出治理天下的九章大法,后成为《尚书》中的《洪范篇》。如今,洛宁县的长水乡立有两通“洛出书处”古碑,相传是当年“神龟贡书”的地方。 

    神话传说虽然有点玄,但绝非先人的凭空想象。在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洛阳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教授蔡运章看来,所谓“龙马负图”、“神龟贡书”的传说,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把自己的发明创造赋予神灵启示的结果。这在人类文明的初始阶段,是不足为怪的普遍现象。神话色彩越浓厚的传说,大凡产生的年代也越早。 

    那么,河图洛书产生于什么时代呢?文献记载中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礼纬·含文嘉》载:“伏羲德洽上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乃则象而作《易》。”也就是说,河图洛书产生于距今七八千年前的伏羲时代,伏羲依据河图洛书画出了八卦图。 

    《尚书·中候》把河图洛书产生的年代定格在距今四五千年的黄帝及尧、舜时代:“黄帝东巡河,过洛,修坛沈璧,受龙图于河、龟书于洛。”据说河图洛书还“有列星之分,七政之度,帝王录记兴亡之数”,黄帝因此将帝位“授之尧”,后来尧“遂禅于舜”。 

    《汉书·五行志》中的说法流传最广,即河图产生于伏羲时代,洛书产生于夏禹时代。 

    《水经注·洛水》则把商汤与河图洛书联系起来:“殷汤东观于洛,习礼尧坛……黄鱼双跃,出济于坛,黑乌以浴,随鱼亦上,化为黑玉,赤勒之书,黑龟赤文之题也。”“赤勒之书”当指洛书。 

    《宋书·符瑞志》记载,得到河图洛书的“圣人”是周公和成王:“周公旦摄政七年,制礼作乐,神鸟凤凰见,蓂荚生,乃与成王观河洛,沈璧,礼毕……玄龟……止于坛,背甲刻书,赤文成字……其言自周公至于秦汉盛衰之符。” 

    这些由后世之人记录下来的传说,尽管“圣人则之”中的“圣人”各有所指,但故事发生的地点均在河洛地区。作为华夏文明之源的河图洛书,确实发祥于河洛大地,理所当然地成为河洛文化的第一张名片。 

    陈抟传书的历史之谜 

    现在我们看到的河图洛书,不知道是不是龙马和神龟奉上的,但却是五代时期的道士陈抟传播的。南宋大儒朱熹将之列于《周易本义》卷首后,便被人们争相传诵开来。 

    河图洛书在广泛流传的同时,也受到疑古派的猛烈抨击。试想,陈抟传下的河图洛书,既没有文字说明,也没有传承关系,难怪人们存有疑窦。于是,河图洛书的起源、真伪、内涵、演变及其与周易八卦的关系等问题,就成为宋代以来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重大课题,被称为华夏文明史上的千古之谜。因此,人们常把河图洛书视为天书。 

    对河图洛书持怀疑态度的重量级专家学者不乏其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曾痛斥河图洛书:“曲学之士牵合以通其说,而误惑学者,其患岂小哉?”他还要对“为斯说者”杀之而后快!明清时期的一些大儒也视河图洛书为“千古笑柄”。现代疑古大家顾颉刚等人认为,河图洛书在东汉、魏晋、隋、唐统治时期不见流传,五代时期的道士陈抟是从哪里将它弄出来的?因此不可信。 

    在蔡运章看来,只要我们撩开蒙在河图洛书头上的神秘面纱,就能够发现它并非天书,也不是陈抟伪造的,而是华夏文明史上源远流长的两部杰作。河图洛书不但在《尚书》的《顾命》和《洪范》两篇中有明确记载,就连从不言“怪力乱神”的孔子,也曾发出“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的感叹东汉至唐代不见流传,一是因为河图洛书不便传诵,和《五经》皆存而《乐》不存的道理一样;二是到汉代《易》等典籍因王莽之乱多有失传,河图洛书也不例外。同时,河图洛书被谶纬家利用,统治阶级以其怪诞无稽而禁止,使河图洛书横遭劫难。值得庆幸的是,《黄帝内经·灵枢经》所载洛书图,独以医家著作见传。当年陈抟及其门徒向世人传授河图洛书时,必定参阅了诸如《灵枢经·九宫八风篇》之类载有河图洛书的文献,只是这些典籍早已佚失,后人难以确知罢了。 

    更重要的是,河图洛书得到了现代考古学的有力证明。陕西华县出土的距今6000年的陶器上,有用锥刺成的由55个小圆圈组成的三角形图案,可能就是原始的河图。安徽含山陵家滩大汶口文化墓葬中出土的距今5000年的长方形玉版上,所刻的图案和四周所钻的小圆孔数,与《易纬·乾凿度》中所说的洛书数理相合,因而玉版上的图案和圆孔,当是原始的洛书和八卦的象征。最有趣的是,这块玉版出土时,夹在玉龟的背甲和腹甲之间,这与“神龟贡书”的传说恰相吻合。令人惊奇的是,玉版图和玉龟所属的年代,比大禹治水还要早1000年看来,“神龟贡书”是华夏先民流传已久的古老神话,最迟在距今5000年的黄帝时代就已流传。由此推测,河图洛书产生于伏羲时代的传说,是信而有证的。 

    更为重要的是,安徽阜阳出土的大乙九宫占盘上所刻的数字和文字内容,与洛书九宫图和《灵枢经·九宫八风篇》所载完全相同。它不但证明今传洛书图并非陈抟伪造,而且说明洛书图在战国时期已经流行了。 

    世界上最早的魔方 

    河图洛书通过点数的奇妙组合,把天文、地理和人世间的万事万物有机地联系起来,是原始先民朴素的天人合一观念的深刻体现。 

    河图洛书为何能把天文、地理和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涵盖了呢?蔡运章说,这与原始先民对术数的崇拜分不开。《老子》第四十二章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指宇宙的本体,“一”是指宇宙间混沌未开的元气,“二”是指由元气分化而成的阴、阳二气,“三”是指由阴、阳二气交合变化而成的万事万物,这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观。 

    无独有偶,与老子同时代的古希腊哲学家毕达格拉斯,也提出数是万物本原的著名哲学观点。他认为1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1形成点,2形成线,3形成面,4形成体,体形成万物。 

    老子和毕达格拉斯是同时代人,虽相距遥远,却都提出了数是万物本原的理论,两人为何“心灵相通”呢?法国学者列维一布留尔揭开了这个谜底。他在《原始思维》一书中,通过大量的民俗学资料告诉人们,原始先民没有抽象的数字概念,数都是指具体事物而言的。他们认为数字不是抽象的、机械的,而是有生命的、运动的事物。河图洛书中的数字,按照阴阳五行生消原理的有机结合,由十个奇、偶数字的对立统一,巧妙地把天与地、阴与阳的对立统一涵盖其中,把抽象的数字与宇宙万物的变化紧密结合起来,把数的运动与宇宙万物的运动紧密结合起来。因此,河图洛书的阴阳平衡图式,就成为宇宙间各种事物变化的象征。 

    河图洛书所反映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东方哲学的精髓,因而对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洛书图中纵向、横向、斜向的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字之和皆等于十五,这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魔方,至今仍被世人赞叹不已。特别是易卦的阳爻称九、阴爻称六,九六之和正好是十五。《易纬·乾凿度》云:“《易》一阴一阳合而十五之谓道。”这使洛书十五之数更为人们所推崇,成为我国古代都城的规划模式。例如,洛阳东周王城南北七里、东西八里,汉魏洛阳城南北九里、东西六里,它们的长宽之和皆为十五里。西汉长安城和隋唐洛阳城都是“经纬各长十五里”的方形结构。北魏洛阳城、隋唐长安城的南北长皆为十五里。这是历代统治者为了达到国泰民安、社稷昌盛之目的,以河洛数理作为都城制度的规范,取其法天则地、阴阳调和、吉祥亨通之义的结果。 

    河图洛书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指出:洛书图“可能作为我们‘地球文明’和另一个星球交流的媒介”。由此可见河图洛书在人类文明史中的价值。(原标题:河图洛书:河洛文化的每一张名片)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洛阳晚报 2005-09-26 作者:刘保军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中国发现“河图洛书”的古代实物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