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仙太子碑:祥福寿龟人未老
2013/6/24 9:10:41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冬日的午后,太阳暖暖地照在一座清秀的小山上。一位妇人牵着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手里提着几盒果子点心,缓缓行走在山道上。“孩子小时候身体不好,算命的说认给这山上驮碑的大乌龟,便能保长命百岁。这不,今儿是孩子的生日,带他来给这寿龟磕个头!”妇女向我解释——
在从洛阳去往登封的207国道偃师府店镇段的路南,有一座拔地而起、清秀神气的孤山,人称缑山。整个山势呈东西走向,长约1公里,宽约0.5公里,远远望去,显得落落大方。相传周灵王的太子王子晋,又称王子乔,在2000多年前的七月初七在此驾鹤升仙。也是因了这个美好的传说,汉武帝刘秀、女皇武则天、清朝皇帝乾隆,纷纷登临此山拜谒,抒情怀、发感慨。尤其是有了堪称中华女子第一碑的“升仙太子碑”后,一来二去,这驮碑的大乌龟也变得远近闻名起来,许多人纷纷跑来认它作干亲戚。
资料记载:此碑高670厘米,宽155厘米,厚55厘米,青石质盘龙首。碑文行书30行,行60字。由武则天题字的“升仙太子之碑”,为中国最早的巾帼书碑,成为后世罕见的精品。加之草书碑文平中有奇,柔中见刚,婉约流畅,圆转遒劲,可谓是中国书法史上一部难得的佳作。
寿龟驮碑
成就一块风水宝地
刚入冬时,我与友人到偃师市府店镇,初次瞻仰一代女皇武则天御书敕立的“升仙太子碑”。到了村口才听说,为了防止有人随意拓碑文,破坏石碑,当地的文化部门和村负责人一商议,便将碑封了起来。“锁了好几道锁呢,现在想看到,怕是不容易!”一位姓武的老者指着附近已经破损不堪的升仙太子庙告诉我们,“别看这庙破,碑文也有点模糊,可这附近几个村的人就认这块风水宝地呢!” 老武告诉我们,他小时候生过一场大病,怎么吃药都不见效。村里的土医生就建议他母亲去挖点升仙太子碑下的土给他冲水服下。没想到10多天后,他的身体竟慢慢地好了起来。而这老寿龟,也便成了他的“再生父母”,每隔一段时间,他都得跑来拜一拜。
透过门缝,这块高约7米的石碑便出现在我眼前,自下而上望去,更显其高大,只是碑文已被铁栅栏封了起来。我不懂书法,却也看得出,那隐约透出来的几个大字定是用足了笔力。石碑底部,偌大的乌龟张着嘴巴望着地面,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雨侵蚀,它依然忠实地背负着自己的主人。
进入深冬,再次来到这里时,老武依然很热心地带我们到处转。“先是有那个叫王子乔的在这里升仙,后来又有武则天在这里立碑,然后便是宋碑、元碑,一座小山,能来这么多的名人,能不算是个风水宝地吗?”老武兴奋地说。聊得久了,才知道但凡遇上到此拜谒的人他都会热心地讲上一段。再加上祖辈们留下的传说,老人的故事便显得丰富而生动起来。
那年冬天,即圣历二年(公元699年),70多岁的武则天从洛阳出发,赴泰山封禅,途中留宿缑山,恰好赶上游览刚刚建好的升仙太子庙。她兴之所至,大笔一挥,中国草书第一碑便落户洛阳。想来,中国历代确实也出了不少女中豪杰,然而只有武则天有如此的胸怀和气魄。刚把儿子李显召回洛阳恢复太子之位,又封四子李旦为相王,使母子关系缓和,讨伐突厥又大获全胜……家庭幸福,事业也达到巅峰的武则天,心情自然是相当好,洋洋洒洒近两千字的碑文便一气呵成了。
不过,说起武则天在此立碑行文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她所建立的“大周王朝”,追根溯源与东周王朝是一脉相承的。王子乔是东周王朝的王子,又得道升仙,武则天初次登临缑山,当然得有所表示了。而武则天一生信佛,晚年时常往返中岳嵩山,宗教信仰也由佛教偏向道教,借仙述志,不是正合适嘛! “须臾千龄朝夕……纪圣德于芳翰,勒鸿名于贞石”,“廊堤封于百亿,声孝洽于无垠;被正朔于三千,文轨同于有截”,“乾坤交泰,阴阳和而风雨调;远肃迩安,兵戈戢而烽燧静”……细看碑文,这言辞间虽描绘的是缥缈瑰丽的仙境及对王子乔升仙的羡慕,然而更多的却是对她所建立的大周朝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强安定的夸耀。
在当地的一家文物复制店,我们见到一套完整的“升仙太子碑”碑文拓片,“朕闻天地权舆,混玄黄于元气,阴阳草昧,征造化于洪炉。万品于是资生,三才以之肇建。然则春荣秋落,四时变寒暑之机:玉兔金马,两曜递行藏之运。”大意是说,我听说天地初生成的时候,原本是一团黑黄两种颜色混合而成的气体。天地初分的时候,还是混混沌沌,什么也分不清楚,一切都产生于宇宙这个大洪炉中,万物从此诞生,天、地、人也从此逐渐形成。从此以后,世界就有了春天的繁荣,秋天的凋落,春夏秋冬互相消长的运行从此开始。据说,现在各种版本的“升仙太子碑”碑文拓片,已经卖到了800元至2000元。而武则天定是料不到这些的,立完这碑没几年她便撒手人寰,留下一通“升仙太子碑”,成了这太子升仙之处的一张名片,经年不衰,还愈加彰显魅力,引得宋人、元人、清人代代在此驻足。
缑岭葱茏
太子升仙
虽说升仙太子是个神话人物,可历史上确也有人与他的经历吻合。此人姓姬,名晋,字乔,是周灵王的太子,因而又叫王子晋或王子乔。
60多岁的老武已经记不得自己来过这里多少次了,尽管现在碑已经被锁了起来,可他还会默默地站上一会儿。按他的说法,人家周朝的太子选了咱这块地方升仙,那是咱祖祖辈辈的福分,来之不易呀。拜得多了,或许也能得点仙气,不说长生不老吧,怎么也会保佑活个百儿八十岁的。说的也是,瞧他的身体,若不是寿龟保佑,能这么硬朗吗?
然而,也许是我们拜访的季节不对吧,树也黄了,草也枯了,便是那前来给大乌龟送果子点心的母子,在这冬日的下午,虽有太阳照着,却也显得凄凉起来。“听说这王子乔吹笙的技艺是极好的!”老武向我介绍道。老武的祖辈们告诉他,王子乔能吹出如同凤凰欢鸣的乐曲,非常令人陶醉。他曾到伊洛河一带周游,后遇上了道人浮丘公,跟他上了嵩山,隐居修道,这一修便是30年。30年后人们再次到山上找他时,他的道行已极深。演奏一段天籁般的音乐后,王子乔缓缓地告诉来者:“七月七日缑山相见。”尔后,便悄然离去。
七月初七那天,附近的百姓听说王子乔会在缑山上出现,便蜂拥而至,想一睹这修仙太子的容颜。忽然,从远处天边飞来一只白鹤,再看那鹤上之人便是王子乔。着一袭白衣长袍的他,目光淡然。在场的人都只能远远地望着他,却无法接近。几分钟后,白鹤哀鸣一声,便张开翅膀载着他恋恋不舍地飞走。此后,人们为了记住这个美丽的故事,就在这里修了庙,王子乔也被人们称为“升仙太子”。
驾鹤升仙,在今天的人看来,无疑是美丽的神话传说。近代学者杨剑宇在《中国历代帝王录》中阐述了更符合时代气息的说法:传说周灵王的长子乔天性聪明,深得灵王喜爱,并被立为太子。只是这个孩子17岁时不幸染病身亡,灵王自是悲痛欲绝。大臣们看灵王如此伤心,便编造了一段假话来劝慰他,说太子其实并没有死,而是在缑山上吹笙修道,生活得十分快乐。岂料这个故事却令灵王更加怀念太子,终日神志恍惚。公元前545年11月的一天深夜,灵王突然梦见太子骑着白鹤来接他。他惊醒后大喊一声:“我儿来接我,我应当走了!”之后,他就下诏传位于次子,没几天便过世了。
其实,仔细想来,说太子真的升仙也好,说是后人编撰也好,人们将这个传说越传越神,无非还是出于各自的需要。道家宣扬得道升仙,这便是实例;大自然无限神奇,这便是人们最好的精神寄托。而这升仙太子对于武则天来说,又是渊源极深,树碑推崇更是理所当然了……
升仙太子碑
与无字碑
但凡提到武则天,大家总会想起陕西西安乾陵的那块无字碑。
武则天在位时,不但继续保持贞观之治以来唐代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且国家不断发展壮大。在把握唐高宗去世前后的复杂局势时,她更是表现了不平凡的才干。再者,仅是“纳谏”和“用人”这两点,她的方针政策就能让许多具有封建正统思想的人士赞叹不已,不由仰天长叹“巾帼不让须眉”!不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历来是一个富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尤其是在她统治后期,为巩固个人的地位,任用“酷吏”,滥杀无辜;崇尚佛教,奢侈浪费;朝廷政治日趋腐败,养活了一批特权贵族……最终她被迫放权,还政于唐中宗。
古往今来,帝王将相临死之前,总会通过碑文向后人讲述自己伟大的一生,而武则天却是个例外。想来她定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更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说,总比那些把自己夸上天,却遭后人唾骂强。于是,无字碑便成了她给自己的最后定论。
如此想来,后人真正地了解武则天,还多亏了这块“升仙太子碑”,记载武周盛世,讴歌武则天治世之功之碑,与无字碑放在一起,倒也不失全面地概括了武则天波澜壮阔的一生。
寿龟相伴
子乔不再孤单
公元1750年,一生风流潇洒的乾隆皇帝也来到中原。在祭祀嵩岳庙后,他沿着当年武则天的足迹来到缑山,缅怀在此驾鹤升仙的王子乔,并留下石碑一通,上写:“缑岭葱茏嵩岳连,传闻子晋此升仙。割来太室三分秀,望去清伊一带绵……孜孜求治犹多愧,无暇重翻学道篇。”
这通碑立在“升仙太子碑”的东北侧。此碑也是龟座,盘龙首,与宋碑、元碑有别的是,整体上比“升仙太子碑”矮了一些,若放在一起,倒像是母子碑了。如今,中华女子第一碑已被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安置了全封闭的铁门。铁门的外面还修起了极高的院墙,旁人到此,就只能远远地望望或是透过门缝瞄上几眼。而乾隆亲立的碑却没有这样的待遇,就是那驮碑的乌龟也依然裸露在风中。想想也是,这两块碑,一块是1000多年前留下的,一块才有200多年的历史,待遇自然要有不同了。老武向我们解释:“那老寿龟驮的可是神仙的碑啊,岂是常人能比得了的?再说那乾隆皇帝天性风流,又喜欢游山玩水到处题字,他的碑哪有人家武则天的珍贵!”
仔细想想,老武说的也不无道理。于是,我再次远远地看着那千年古碑,由于历史的厚重和缑山的秀丽,倒也显得神奇和庄严。而那早早地离了尘世,驾鹤升仙的王子乔,也便深深地记在了心里。(原标题:升仙太子碑:祥福寿龟人未老)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洛阳晚报 2005-01-31 作者:李燕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