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的几个传说
2013/6/20 14:41:17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一说,西晋时有个极懒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屡劝无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断炊了,那小伙子饥肠难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过洗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从此,苦思悔恨,狠下决心痛改前非。当地人们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一说,岳飞遭奸臣陷害,被扣军粮,百姓闻讯,户户送去粥饭,岳军混合而食。这天正好是腊月初八,以后这个日子,百姓们都要煮腊八粥,怀念岳飞和岳家军。宋代最盛行喝腊八粥,无论宫廷、官府,还是寺院、百姓家,都争相煮腊八粥。《武林旧事》载:“十二月八日,即寺院与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亦叫“五味粥”或“八宝粥”。
还有一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给财主放羊,经常挨饿,一天他在房间里发现一个老鼠洞,想抓只老鼠烧熟充饥,便伸手去掏,掏到深处,发现里边有大米、玉米、豆子等老鼠的积粮,他把这些杂粮煮成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后来当了皇帝,山珍海味吃厌了,腊八这一天想起当年的一锅杂粮粥,就命御厨将五谷杂粮煮粥而食之,并赐名为“腊八粥”。 (原标题:腊八粥的几个传说)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人民网 2005-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