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风情 >> 浏览相关信息

青铜器村烟涧村活而不乱 不怕“造假”就怕水平不高

2013/2/20 10:02:51 点击数: 【字体:

青铜器村烟涧村活而不乱  不怕“造假”就怕水平不高

    ■ 关注“青铜器村”烟涧村怎样能活而不乱
    □东方今报洛阳读本
    特约评论员 松 松
    伊川县的烟涧村,多年来成为青铜器仿制的“专业村”。 这两年,烟涧村明显感觉到了一种压力,生意不好做,手艺不精的作坊逐步被淘汰,面临着规范与创新的抉择。(详见5月17日《东方今报洛阳读本》AⅡ05版)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在洛阳地区,像烟涧这样发挥本地优势,挖掘文化资源的村庄还有不少,譬如,孟津县的仿唐三彩村、平乐牡丹画村等。笔者以为,如同前些日子,人们对于牡丹瓷仿制品的争论一样,对青铜器的仿制,我们大可不必大惊小怪,横加指责。
    洛阳的历史需要活化,文化资源优势需要转化为经济优势。然而,在活化与转化的过程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仿制”还是“造 假”的困惑。其实,在争论的背后,则反映了思想观念的保守。西安、成都、无锡等地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打造的不少景点,都是“无中生有”“移花接木”, 然而,却走上了成功之路。而反观洛阳,却依然抱着金碗要饭吃。
    如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造假还是仿制,而是如何仿制,如何规范,如何创新,如何做大做强。在这方面,孟津县平乐牡丹画 村也许就为全市文化产业专业村的建设提供了范本。平乐村建设了农民画家创意产业园,通过公司化运作,通过对农民画家的培训与服务,成为全市的一张名片。
    多年来,我们在一个产业发展中有了问题时,往往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乱”,迟迟走不出这一怪圈。但愿,在烟涧村的问题上,能不再犯类似的毛病,使之走上一条活而不乱的健康之路。
    不怕“造假” 就怕水平不高
    □赵宏涛
    伊川县烟涧村,中原地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东汉马踏飞燕、东周天子驾六、春秋莲鹤方壶……这些声名显赫的珍贵文物如何在这个村庄再现,并流通到全国?全国闻名的河南青铜器,到底是造假还是仿制?(详见5月17日《东方今报洛阳读本》AⅡ05版)
    提起造假,老百姓无不深恶痛绝,无不感叹:假烟、假酒、假药、假钞、假证、假文物等,造假贻害无穷。当然,要是为这些造假者“歌功颂德”,无疑会招来非议乃至谩骂。但是,笔者细读此文,却对该村村民的“创新仿旧”之路叫好。
    首先,村民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索,找到了一条发家致富的门路,通过文物仿制,成为一个支柱产业,解决了村民就业,最终脱贫致富。
    其次,村民仿制“青铜器”,无疑也是对历史文物的一种保护途径。中华几千年历史文明,每一个朝代都具有时代代表性的产物。可是,由于时代久远,新旧交替、破旧立新等因素,最终造成了许多文物流失。因此,文物的仿制工作,何尝不是对中华历史文明的保护。
    同时,笔者也有对仿品质量和档次的担忧。毕竟,制造者是一群农民,他们的文化底蕴有限,有些农民缺乏文史、美学等相关知 识,最终,仿制出的青铜器也会粗制滥造。因此,这就需要有关专家、学者及具有文史知识的人加以指导,使其完美无缺。历史上,仿制古人的书画文物比比皆是, 也同样具有一定的文史价值。假如任其流逝,而不加以指导和保护,只能是一种缺憾。
    因此,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士,不能对其肆意践踏,而要携起手来,共同保护仿制文物这一幼苗。(原标题:烟涧村怎样能活而不乱 不怕“造假” 就怕水平不高)
      
    来源:东方今报         作者:赵宏涛            2012.5.18
 
责任编辑: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