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庄镇文化广场上,老人们正在抖空竹,声声长啸伴着长龙一样的彩带飞舞
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巩义市鲁庄镇,近几年来,文化建设的热潮持续升温,产生了独具中原特色的“鲁庄文化现象”,形成了文化助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亮点、新经验。
87岁高龄的崔治均老人木刻牌匾、楹联等供乡亲们办喜事免费借用
民俗文化登上大雅之堂
近日,记者从郑州出发开车近两个小时,便挤进一个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 繁荣小镇。热闹的集市人来人往,远远听到舞乐悠扬,笑声震天。在鲁庄镇政府门前的文化广场上,老人们正兴致勃勃地抖空竹,声声长啸伴着长龙一样的彩带飞 舞;这边空竹抖得正酣,那边伴着激越的音乐旋律,挥舞红扇的老人已翩翩起舞,广场上群众的喝彩声此起彼伏。据现场领队李正海介绍,参与活动的群众最大的 86岁,最小的只有8岁。在鲁庄镇小相村,另一支队伍正热闹地舞狮练基本功,为年关演出做准备。小相狮舞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荣获“中华第 一狮”称号,曾参加过澳门回归联欢晚会等重大演出活动,在国际、国内赛事中多次获得大奖。小杂耍玩出了大成就,让这些舞狮子的农民感到十分荣耀。
“把松散的民间艺人组织起来,成立业余文化社团。”在巩义市鲁庄镇党委政府扶持引导下,以前小打小闹的秧歌队、犟驴队、舞狮队如今都已形成规模。鲁庄 村、西侯村、念子庄等9个村组建的戏曲、秧歌、鼓艺等十几个业余剧团长年演出,这些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民间艺术不仅登上了大雅之堂,也使鲁庄群众真切享受到 文化的饕餮盛宴。
一把刻刀雕刻出的不仅是精湛的艺术作品,更是崔西金晚年的乐趣
农家陋室深藏“精神富翁”
鲁庄镇还活跃着一大批以自娱自乐为主的民间书画艺术家,他们身居陋室,舞文弄墨,畅游在精神的海洋,在墨香中尽享人生乐趣。
87岁高龄的崔永仁以砖头为材料,篆刻出水浒百雄脸谱,个个人物栩栩如生。崔永仁还是“潜彩画”的发明人,堪称“中华百绝”之一。其作品《曹后更衣图》 中的曹后能夏脱蓝衫换素裙,冬易紫罗换锦裘,画牛入栏能昼啮栏外草,夜归卧栏中。1993年其还应邀到中南海作画,其创作的《贵妃出浴图》曾被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收藏。同是87岁高龄的崔治均老人书画创作走“偏门”,偏爱篆书、甲骨文,搞篆刻已自成一体。“我的画不卖,谁喜欢就送谁。”重情义不重金钱,老人 结交了不少全国各地的笔友。闲着没事,崔治均还木刻牌匾、楹联等供乡亲们办喜事免费借用。
东侯村农民画家孙保国已成“书画专业户”
民间艺术走向市场
巩义市鲁庄镇党委书记姜占元说,文化的活跃繁荣不仅使群众业余生活丰富了、社会和谐了,而且也成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鲁庄镇有一批有市场意识的文化人,已悄悄把文化发展成一种产业,走向市场。东侯村农民画家孙保国是位“书画专业户”,平时足不出户潜心作画,慕名求画 者络绎不绝。他的画每幅卖到四五百元,巨幅的上万元,每年能画300多幅,年收入几十万元。鲁庄镇念子庄村的徐天佑擅长泥塑,已从单纯的爱好者转变为全力 发展泥塑产业。在文化产业带头人的启发下,精明的民间艺人也迅速由自娱自乐发展到走向市场,逢年关、节庆,写对联、剪窗花,一户每年能多收入两三万元, “吃文化饭”已成为鲁庄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姜占元还介绍,目前,鲁庄镇已发展文化企业19家,从事书画、戏曲、文艺演出等文化个 体户110余人,年创产值1200余万元。鲁庄镇2009年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首批“河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被评为“河南省文化先进乡镇”。该镇现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小相狮舞、东庄秋千等8项民间文化被列为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原标题:中原大地鲁庄文化助推和谐发展)
来源:郑州日报 2011-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