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风情 >> 浏览相关信息

李卫东:天道酬勤翰墨香

2013/5/10 9:43:32 点击数: 【字体:

    走进李卫东的工作室,一张大桌子占去了房间大部,一隅堆着宣纸。李卫东,舞钢市唯一一个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头衔的石漫滩国有林场职工,正在凝神端详门上贴着的他刚写的字。

    会写毛笔字的小孩

    1987年,14岁的李卫东初中毕业,就开始练习毛笔字。

    李卫东的父母都是林场职工,他们的一位熟人要开小饭馆,想要孩子写一个招牌。

    李卫东突发奇想,先在纸上写好,自己动手,刻在木板上,又镀上金粉。牌匾一挂出来,便引来众人称赞。林场有个会写毛笔字的小孩叫李卫东,这让他在当地第一次有了“名气”。

    在河南大学附中任教的大姨来舞钢,见李卫东爱好书法,便带他到开封,让他在一家装裱店里学习字画装裱。在开封,李卫东有幸认识了当时河南书法界的名家石如灿、赵振乾。

    “都在一个家属院里住,我就经常去他们的家看写字,试着把自己的作品拿去,让他们评判、指点。是他们的鼓励、支持,让我坚定了走书法之路的信念。”

    张海要他放弃多年习练的字体

    1993年,文静、内向的李卫东认识了书法大家张海。

    “练书法,自己到底练得怎样,心里没底,凭着一股热情,试着给当时已经很有名气的张海写了一封信,随信寄了一幅字。没想到,张海很快回了信,并逐行逐字进行了评点。这对于一个书法爱好者来说,那是多么大的鼓舞啊!随后的几年里,我们书信交往频繁,我从中受益匪浅。”李卫东谈到此处,深为大家的风范所折服。

    1994年,李卫东成为石漫滩林场的职工。他和其他的职工一样,护林守树,上山伐木,后来石漫滩水库蓄水,林场购置游船,他还当过“船老大”。

    “那时候,干一天活很累,回到家看着电视都能睡着,可我练习书法从未停过。每天早上4点起床,练到7点,再去上班,养成了习惯,现在仍是这样。”

    多年的刻苦练习,李卫东觉得自己的字能拿出手了,加上与张海多次书信交往,1996年,满怀信心的他到郑州拜见大师,特意带上自己最得意的行草作品。

    “张老师看后,很不满意,放到一边严厉地说:‘这样不行,这种字体不能再写了,要完全放弃,应该自成一体’。”

    李卫东没有想到与大师的第一次谋面竟会如此尴尬。他说:“后来仔细想想,大师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对习练者的要求是很高的。没有传承关系,风格没有深化,线条没有质感。把很多书风揉在一块,表面看挺‘花哨’、很艺术,其实质是缺乏理性认识的。”

    李卫东潜心学习,在浩瀚的书法艺术海洋里汲取营养,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1998年,他的作品获得文化部“全国群众书法摄影展”优秀奖,入展全国影响力最大的《书法导报》推选新人300家年展。2003年,作品入选“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家展览”,他也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在书法中思考和寻找

    李卫东于2005年借调到舞钢市文联。一些家长请他教授孩子书法,这在他看来是责任、使命,乐此不疲。

    当人们还在睡梦中,凌晨4点,李卫东便开始练字。随着书法艺术功底的不断深厚,他进入了思考自己、寻找自己的阶段,沉浸在对书法艺术更严肃、更严谨的探索与追求中。“我一直认为,字里是缺少一些东西,我就是在寻找,在添加。既要符合书法艺术的要求,又要有自己的东西。”

    李卫东有了名气,却没有张扬。他告诉记者:“写出一幅像样的字,需要大量的时间,拿出去的东西,首先要对得起自己,积累最重要,现在还找不到成就感。”(王岗)(原标题:李卫东:天道酬勤翰墨香)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平顶山日报 原文时间:2010-12-15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