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周口有专业杂技团150多个,规模比较大的有30多个,从业人员7000余人;有业余杂技团和杂技班近700个,还有众多的杂技户、杂技村、杂技培训班等,从业人员1.4万余人。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有杂技演出的舞台就有周口杂技人。杂技艺术就像周口这块神奇土地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发出诱人的光芒,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2004年10月,周口市顺利通过中国杂协的考察验收,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地级市“中国杂技之乡”。
得到这一荣誉称号后,周口市的杂技艺术家们更以辛勤的劳动和精湛的技艺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杂技节目:《大飞轮》参加第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荣获特别金狮奖;《晃圈》荣获全国第六届杂技比赛“金狮奖”及摩纳哥第十七届“初登舞台”国际杂技比赛的最高奖——“金K奖”。同时,他们还挖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杂技新人。目前,从该市走出的杂技艺人领军人物——张金贵、余帅、王敬宇、张国胜、杨建全、王新虎、杜学恒、崔江宁、余柏林、余海功、余海强、王凤仙等一大批杂技界精英携团队常年在海内外巡回演出,占据着强大的杂技演出市场份额。
日前,周口市文联组织采访团,走近周口市一批杂技领军人物,解析他们的成功之路。
一个偶然的机会,年幼的他和杂技结缘,痴迷“学艺”、“偷艺”的他,很快成为西华县杂技团的“顶梁柱”。由于他在表演时所做动作难度高、场面惊险,被人称为“飞老虎”。
上世纪80年代,他创办了自己的杂技学校(杂技团)培训学员、带领杂技演员外出演出。在1987年周口首届杂技大赛中,他和他的杂技演员表演的节目包揽了一、二、三等奖。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杂技学校倒闭,他虽然离开了杂技舞台,但通过看电视杂技节目和查阅有关资料,他创作了不少新的杂技节目,以待东山再起。
本世纪初,他凭着对杂技事业的执著追求,再次办起杂技学校,现已培养杂技人才近千名,其中相当一部分学员,在全国数十个杂技团体中担任主演。
目前,他的杂技团共有32个演职人员,常年活跃在国内外,不但走进了上海、武汉、广州等国内大城市,还走向了国际市场,先后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等多个国家表演杂技艺术,受到国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
他,就是西华县华夏飞虎杂技艺术学校校长王新虎,正是因为他对杂技艺术痴迷热爱、执著追求、不言放弃的可贵精神,他的杂技事业才会“如虎添翼”飞出国门。
“四小虎”玩转《双飞杠》
2011年11月4日上午,记者跟随周口市文联、市杂技协会一行人来到位于西华县城东关的华夏飞虎杂技艺术学校,见到了正在教室内教学生练功的王新虎。
一走进教室,记者就看到一位10岁左右的小女孩在练习“单手倒立”。她站在一条长板凳上,面前是一个仅容一只手按上去的练习道具,只见小女孩的身体猛地向前一纵,一只手已稳稳地按在了道具上,而她的整个身体则腾在了空中,两条腿在腰部力量的配合下,做着各种动作。
而在教室的另一侧,3个小男孩手拿草帽,一会儿排成一行,一会儿呈“叠罗汉”状,手中的草帽在空中来回飞舞,最后稳稳地落在彼此头上。更让人叫绝的是,在教室内有4个高约2米的单杠,这4个单杠围成一个四方形,4名小男孩在音乐声中,分别跃上单杠,飞展腾挪,来回做着各种动作,活像4只“小老虎”在单杠上飞腾。“这个节目叫《双飞杠》,在河南省第八届杂技艺术大赛中获得过银奖……”王新虎说,为了排练这个节目,这些小男孩不知道摔过多少次,可就是凭着一股子韧劲儿,他们最终将这个节目成功拿下。
杂技团里的“飞老虎”
1975年,西华县杂技团成立,王新虎和师父崔双喜一起成了杂技团的杂技演员,当时王新虎只有14岁。
进入西华县杂技团后,王新虎和崔双喜一起不断学习更高超的杂技技艺。有一次,西华县杂技团请了河北、天津的杂技演员来演出,看到别人表演的《双飞杠》很精彩,他和崔双喜就想学习一下,但《双飞杠》的演员演出时,他只能在远处观看,他还被告知绝不能碰演出道具,这让王新虎很是纳闷。为了学习《双飞杠》,摸清楚道具的尺寸,他和崔双喜趁晚上其他演员休息后,偷偷地摸到后台,寻找《双飞杠》的演员表演时用的道具——两根木杠。正当他用手衡量木杠的尺寸时,木杠突然倒下,正好砸在王新虎的额头上,顿时鲜血直流。可王新虎没敢吱声,忍着伤痛捂着伤口和崔双喜离开了后台。
回到家,王新虎把摸到的道具的尺寸记录了下来,第二天就请工匠赶制了道具。道具做成后,他开始偷偷在家练习,经过钻研,他还把外地《双飞杠》演员表演时用的两根木杠,增加到了4根,这样一来虽然表演难度增加了,但观赏性却更好了。
“在表演《环球飞车》《马术》等节目时,王新虎敢于挑战高难度动作,尤其是在表演《环球飞车》时,他能骑着摩托车做360度大回环,所以在表演现场经常有观众称赞‘王老虎会飞’,久而久之也就有了‘飞老虎’这个外号。”王新虎的师弟崔江涛说。
带领杂技团走出国门挣外汇
2001年,王新虎重新回归杂技行业,在西华创办了华夏飞虎杂技艺术学校,并招收了一批5到10岁的孩子当学员。如今,他的杂技团常年活跃在国内外,不但走出了西华,走进了上海、武汉、广州等国内大城市,而且走向了国际市场。
2004年,王新虎和他的杂技团在上海演出时,一个在现场观看杂技的老板被他们的精湛技艺吸引,遂邀请他们到韩国演出。“当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能有到国外演出的机会!”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王新虎有了第一次到国外演出的经历,生平第一次通过杂技赚到了外汇。
之后,王新虎和他的杂技团,相继到马来西亚、印尼、俄罗斯、泰国等十多个国家演出,表演的《绸吊》《高空皮吊》《七人柔术》《抖杠》《肩上芭蕾》等节目深受外国人喜爱。2004年,王新虎还参加了在马来西亚举办的世界杂技艺术大赛,在众多参赛杂技团中,他的杂技团表演的《双层高车踢碗》《单手顶》等节目,凭借着高超技艺和优美造型力克群雄夺得最佳表演奖。
偶然结缘杂技
据悉,王新虎与杂技结缘,是因为小时候有一次,他到西华县粮管所拿着弹弓准备打鸟时,被在此居住的张占林看见,张占林见他非常调皮,就对他说:“你这孩子这么调皮,不如跟我学杂技吧。”
“杂技是什么?”带着对杂技的好奇,年幼的王新虎开始跟着启蒙老师张占林学习“翻跟头”、“倒立”等基本功。“你是个练杂技的好苗子,我已经没有什么可教你的了,我给你推荐个更好的师父,你以后就跟着他好好学习杂技。”三四个月后,张占林忽然对王新虎说。张占林给王新虎推荐的是在西华颇有名望的杂技艺人崔双喜,从此,王新虎在崔双喜的带领下真正走上了杂技这条路。
学习杂技非常辛苦。王新虎说,有一年冬天下大雪,他跟着师父崔双喜在外面练习“拿大顶”(倒立),他们全然不顾地面全是雪,双手按着地面,两腿靠在墙壁上,坚持了40多分钟,等师父喊停的时候,王新虎的手都僵硬了。练习“爬双杆”时,练习者必须先爬到一个木杆顶端,然后纵身跳跃到另一个木杆上,并且跳杆的人要用肩膀顶着木杆。“由于是冬天,练习的时候不能穿棉衣,我反复地从一个杆子上跳到另外一个杆子上,有时肩膀都磨烂了,可为了能练习好技术,我硬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组建自己的杂技团
1981年,由于种种原因,西华县杂技团不得不宣布解散,在这种情况下,王新虎决定组建自己的杂技团。
“师父教导我这么多年,我不能让师父的心血白流……”说起自己组建杂技团的初衷,王新虎热泪盈眶,他说,办杂技团需要资金,可当时自己却手无分文,他狠心卖掉了家里的粮食和树木,又向朋友借,还说服父母变卖财产,想方设法筹钱。为此家里人认为他发疯了,认识他的人说他瞎折腾,可王新虎全然没有顾及这些,他只有一个想法:一定要创办一个像样的杂技团,把自己掌握的杂技表演技巧传下去。
“那段时间确实是硬撑下来的。”王新虎说,家人坚决反对,父亲更是大发雷霆,认定一条路一定要走到底的王新虎面对家人的反对反复解释,并于同年创办了自己的杂技团。
经过两年的努力,王新虎培养出了180名杂技演员。1987年,在周口首届杂技大赛中,王新虎和他的杂技演员表演的节目包揽了一、二、三等奖。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杂技表演受到很大冲击!1989年,我创办的杂技团也难以维系,我只好另外找了份稳定的工作上班。”看着自己痴迷的杂技事业搁浅,王新虎心里很不是滋味。在之后的十多年时间里,王新虎虽然没有上台表演杂技,但是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杂技节目的创作与创新,通过观看大型杂技比赛资料,他把舞蹈动作中的步伐、眼神等揉入到杂技表演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并创作出了《肩上芭蕾》《七人柔术》《三人技巧》《双人高车踢碗》等既有舞蹈的美感,又有杂技表演技巧的新节目。
让更多人享受杂技的魅力
“如今,杂技表演越来越受关注,最近,在周口举办的第三届杂技‘百戏奖’暨河南省第八届杂技大赛中,全省有192个杂技单位参加初选,经过激烈竞争筛选,我的杂技团脱颖而出,成为全省17个有决赛资格的团队之一,表演的《双飞杠》还获得了银奖。”王新虎说,由于接到的演出订单越来越多,他把杂技团分为几个演出小组,可同时前往几个国家进行演出,让周口杂技真正走向了国际舞台。
为了培养更多的杂技表演人才,让中国杂技艺术走得更远,目前,王新虎准备投资100万元创办一所高规格的杂技艺术学校,训练场地已经选好。王新虎坚定地说:“我要培养出一批杂技艺术人才,通过杂技表演这一独特的宣传窗口,让周口的知名度得到提升,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杂技表演带来的乐趣。”(张洪涛)(原标题:周口杂技大师王新虎:执著追求让猛虎添双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