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风情 >> 浏览相关信息

周口淮阳太昊伏羲陵二月二庙会带动了香火带来了贸易

2013/4/1 15:55:28 点击数: 【字体:

    内容摘要:周口淮阳太昊伏羲陵二月二迎来一年中最喧闹的时刻。祭陵与庙祀合二为一,在官方的版本中,成为煌煌一时的朝祖盛会,既表达着礼遇,也宣示着权 力;但在民间版本中,则是另外一番景象:百姓蜂拥而来,虔诚祭拜的同时,带动了香火,也带来了贸易,遂成为红火一时的庙会。

  河南文化产业网3月16日消息:一年一度的二月二,如约而至。周口淮阳太昊伏羲陵,犹如龙抬头一般,迎来一年中最喧闹的时刻,蜂拥的人群,一拨拨在陵墓前擎香驻足,顶礼膜拜;一张张虔诚的面孔,在香火的明灭中,跳跃着一个民族对远祖的缅怀。

  ◎岁月常变迁 不变是庙会

   这是太昊伏羲陵的二月,一个属于民族记忆的二月。这一月的第十五天,“人祖”伏羲诞生,也因此,太昊陵的整个二月,以庙会的形式,成为民众拜祭的时刻。 这样的二月持续了6000年,正如《陈州县志·卷二·民俗》所载:“二月二黎明,用灰圈地作形以兆丰年。儿童拍瓦缶唱歌,是日居民到太昊陵进香奠牲,到三 月三始止。”

  6000年岁月太久远,漫长得让我们无可想象;更无可想象的是,一代代的先人们,在岁月的变迁中,如何演绎对这位先祖的崇拜;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一个民族所沿袭的感情没有迥异,如今日均数十万的人流,见证了这种感情。

   追溯起来,太昊陵春秋始建陵墓,汉代陵前建祠,以后屡有扩建,但再坚强的建筑也抵不过岁月的剥蚀,黄河屡屡改道,太昊陵屡屡倾废,我们今日所见的建筑, 乃是明英宗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重建基础上的遗存。建而毁,毁而建,循环反复,似一部反抗岁月剥蚀的交响曲,但谁又能说得明白,这旋律中执着的民 族底色。

  ◎伏羲三皇首 人祖在平原

  有一些印记注定无法磨灭,也无法忘怀。伏羲的印记即是。他虽然生于成纪(今甘 肃天水),却勇敢地率部东行,逐水草而牧,最终定都宛丘(今淮阳)。在人类社会由母系向父系、由野蛮向文明过渡的过程中,伏羲最终完成了自己的华丽转身, 成为三皇之首:他结网罟、兴鱼猎,养牲畜、充庖厨,画八卦、造书契,作甲历、定四时,造琴瑟、歌扶徕,正姓氏、制嫁娶,建屋庐、始定居,尝百药、制九针, 造干戈、饰武功,以龙纪官,分理海内。他在以古陈为中心的黄淮平原上,掀开了华夏文明的历史序幕,因此也赢得“人祖”的称号。

  从太昊 陵现存建筑来看,“人祖”的待遇不低。其建筑结构与明代皇宫相仿,整个陵庙的布局分内外二城,内城叫紫禁城,外城叫皇城,各个殿宇琉金,楼阁辉煌。其实从 其祭祀上,也是如此。宋太祖赵匡胤于公元960年设陵户,诏示三年一祭,牲用太牢,造祭器;公元966年,诏立陵庙,置守陵户,春秋祀以太牢,御书祝版; 此后,陵与祭祀,日见隆重并有御祭。

  ◎百姓蜂拥至 虔诚祭先祖

  祭陵与庙祀合二为一,在官方的版本中,成为煌煌一时的朝祖盛会,既表达着礼遇,也宣示着权力;但在民间版本中,则是另外一番景象:百姓蜂拥而来,虔诚祭拜的同时,带动了香火,也带来了贸易,遂成为红火一时的庙会。

  高举黄绫青龙旗,手捧香、裱,焚香祭拜之后,取一把从家乡带来的泥土,撒在人祖伏羲的陵墓上,以求人丁兴旺;或者摸一摸青石台基上的“子孙窑”,祈求早得贵子。这些已成为深入民间的民间仪式。

  在香火缭绕中完成祭拜之后,可以买几只泥泥狗,重温来自于伏羲、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或者看一看“担经挑”,一种原始的祭祖娱神的舞蹈;这些真正原始的民俗的东西,已成为庙会经典的符号,不管走到哪里,说起太昊陵庙会,再远的旅人,也不会忘记。

  太昊陵庙会

  淮阳城北的太昊伏羲陵,当地俗称人祖庙。据考,太昊伏羲陵始建于春秋,汉代曾在陵前建祠。太昊伏羲陵占地36公顷有余,其规模之宏大,建筑之雄伟,世人叹绝。太昊陵庙会的声势之大、会期之长为中原地区庙会所独有。每年自农历二月二始,至三月三止,会期一个月余。(李长需)(原标题:周口淮阳太昊伏羲陵二月二庙会带动了香火带来了贸易)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东方今报 原文时间:2013-3-16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