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剪纸的历史很长
2013/3/18 17:38:52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本期主角:任育新
年龄:29岁
成就:成立村级剪纸协会,申报“河南省首批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三门峡市陕县南沟村第四代剪纸传人。
4月的一天下午,太阳高挂,温暖的阳光笼罩着三门峡市陕县南沟村。
“任育新?他肯定在家。”一位村民得知记者要采访任育新,指着路北的一户人家说,“那儿就是他家”。
敲开门,任育新一家5口,正在小屋内剪纸。地上摆放着各式各样、各种颜色的剪纸作品,红的似烈火,粉的像桃花,黄的如鹅绒,绿的赛翡翠……
农忙季节,村民都下地忙农活了,而任育新一家,却在家剪纸。三门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贠更厚说,“他们太爱剪纸了”。
◎“我们家剪纸的历史长得很”
“我们家剪纸的历史长得很。”任育新十分自豪地说,他们家剪纸的历史,就是南沟村剪纸的历史。
村里的人都知道,南沟村剪纸的历史源于上世纪初期。该村剪纸的创始人名叫任崇卓。据说,无论你想要什么内容的剪纸,只要给他描绘一番,片刻之后,这幅生动的剪纸就会出现在你面前。至于任崇卓是如何学会剪纸的,至今无人能够说得清。任育新是第四代剪纸传人。
任育新说,他从小就跟着父亲任占熬学剪纸。农闲季节,父亲剪,他也剪,父亲给了他很多指导,大到剪法的构思,小至握剪的姿势,真是细致入微。
如今,任育新父亲、母亲、爱人和4岁的儿子都会剪纸,并且还经常剪纸。“俺家的田地,都承包出去了。”任育新说,这样,他们就可以专心剪纸了。
至此,记者才明白,在这个农忙季节,其他人家大门紧锁,唯独任育新在家剪纸的原因。
◎“剪纸救过俺们的命”
“剪纸救过俺们的命。”听到任育新说起这回事,任占熬接过了话茬儿,“40多年前,我们村的人,家家户户都剪。”
任占熬说,解放前,虽然村里会剪纸的人很多,但一般就是剪了贴在自家的窗户上,或送给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没有人想到去市场上卖。
解放后,政府成立了文化馆,生活安定,剪纸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每年春节前集市上的窗花摊位成了当地的一道风景,五颜六色、大小不等的各类剪纸,引来无数观看者和购买者。
任占熬说,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村民都吃不饱饭,他就跟着父亲天天剪纸。进入腊月初八,他就和父亲一起,走街串户,兜售剪纸。“一天下来,能卖三五块 钱。”任占熬说,到了年底,能卖好几十块钱,不但能过个好年,还有节余,他们家成了街坊羡慕的对象。村里的年轻人也纷纷开始学习剪纸。那几年,是剪纸发展 最快的时期,南沟村也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剪纸村。
◎“这门祖传的手艺不能丢”
然而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走出家门打工挣钱,而任育新却没有出去,一直固守在小村。
他说,平时自己主要做两件事,一是给附近的一个公司干点体力活,挣钱养家;另外,就是坚持剪纸,他说,“这门祖传的手艺不能丢”。
任育新说,改革开放后,人们纷纷搬出地坑院,建起了平房或楼房,想贴剪纸都没有地方了;再说,现在的年轻一代,更喜欢明星,没有人愿意张贴剪纸,即便拿着 剪纸到集镇上去卖,也没有市场。记者采访了几位老人,他们都觉得十分稀罕,还有人疑惑地问:“多年不剪了,现在还要这东西干啥?”
“现在,还有没有人跟你学剪纸?”记者得到的回答基本上是一致的:“谁学呀!”
如同所有的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人一样,说到传承的问题,任育新也是忧心忡忡:“我们家是剪纸世家,如果剪纸艺术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消失,对不起祖宗。”
◎“振兴剪纸是我的梦想”
“振兴剪纸是我的梦想。”任育新承认,群众性剪纸艺术活动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在困难面前,自己决不退缩。就在记者采访任育新的前几天,他刚刚成立了南沟 村剪纸协会,这也是我省成立的第一个村级剪纸协会。“我召集了5个年轻人,大家下定决心,要在剪纸艺术上取得更大突破和发展。”对于未来,任育新充满了自 信。
任育新说,他们准备自筹资金,成立辅导班,把他们掌握的剪纸艺术发扬光大;同时,他们的协会面向社会吸收会员,因为剪纸不是他一个人的事业,而是为了留住民族的记忆。另外,他们还准备在村里设立一个剪纸历史的小博物馆。
“只要能为剪纸发展做贡献,让我做什么都愿意。”任育新说这话的时候,他4岁的儿子正拿着剪刀,认真练习着剪纸。(梁新慧/文 )(原标题:我们家剪纸的历史很长)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东方今报 原文时间:200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