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唐飞致辞。张雷龙 摄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长何天雄向汝州市授予“中华名窑·瓷魁之乡”。张雷龙 摄
11月7日上午10:00点,“中华名窑·瓷魁之乡”授牌仪式在河南省汝州市天瑞中州国际饭店举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长何天雄,平顶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唐飞,平顶山市委常委、汝州市委书记李全胜,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付维杰,汝州市委副书记李运平,市委常委、秘书长王英敏,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红利,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张建刚,市政协党组成员张贵明,市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张平怀出席了发布会。
发布会上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长何天雄正式把“中华名窑·瓷魁之乡”匾牌授予平顶山市委常委、汝州市委书记李全胜。
何天雄在讲话中说,汝瓷在历史上存在、辉煌的时间比较短暂,并且技艺失传,所以留下来的东西弥足珍贵,汝州市的陶瓷大师们在汝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迎难而上,许多陶瓷工作者们倾其全身心的精力对汝瓷进行回复研究,为振兴中国名瓷——汝瓷作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去年,汝州又有两位大师被评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这既是个人的荣誉,又是汝州全体陶瓷艺术家、陶艺工作着的荣誉,更是全国陶瓷界的荣誉。所以,汝窑不愧为“中华名窑”,汝州也不愧为“瓷魁之乡”。
汝瓷产于河南省汝州市(原临汝县)。隋炀帝大业初年(即公元605年),置临汝为汝州,“汝瓷”因此而得名。 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北宋后期宋金战乱不息,兴盛前后不过二十余年,所以弥足珍贵。汝瓷传世品稀少,全世界现仅存65件,分别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达维德爵士基金会7件,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日本大板市立东洋陶瓷馆、美国克利夫芝和圣路易等知名博物馆和私人典藏约10余件。 1947年临汝解放后,汝瓷又恢复青春,1952年,私人经营的严和店瓷厂经过改选成为集体经营,后又转为地方国营县办汝瓷厂(即汝州市汝瓷一厂),产品以粗瓷碗、盆为主,也兼烧瓷缸、耐火砖等。1953年6月,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发掘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1956年老工人郭遂接受了试验豆绿釉的任务,在原汝瓷厂领导班子的支持下,于1957年釉料研制取得突破,进入试烧阶段。经过数百次的试烧和分析研究,通过多方学习,终于试制成功了汝瓷“豆绿釉”。1958年在和孟祥泰、裴庭普、杨桂荣的共同努力下,研制出汝瓷大型透花盆、洗字盘等产品,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郭遂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并出席了全国群英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等的亲切接见。1963年汝瓷开展大规模试验生产,同年第一批汝瓷豆绿釉产品参加了全国古陶瓷博览会。 1971年由洛阳地区组织,临汝县汝瓷厂书记张全和技术员马永杰同志携汝瓷产品首次参加广州春季交易会,所带200多件产品被外商一抢而空,汝瓷声誉由此扬名***。同年秋季汝瓷厂郭留江、阎金定二人再次参加广交会。1972年汝瓷厂郭连成同志参加春季广州交易会,所带汝瓷产品吸引了日本、新加坡、美国、西班牙、马来西亚等十七个国家客商的关注。1973年,广交会上参展的四箱160件豆绿釉产品,被外商包揽,当年开始批量生产出口。1974年,国家经工部投资,在汝州城区西环北路赵庄村建成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1975年职工扩充到300多名,增添了设备,主要生活碗、壶、酒瓶、工艺品等日用品。 1977年9月,河南省二轻厅组织以汝瓷为主的三瓷(汝瓷、钧瓷、唐三彩)在北京工艺美术服务部(位于现在的王府井大街)展销。国家领导人及有关部委领导、总参、总政及部分军兵种负责人等前往参观,新西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韩素音女士也前往参观。路易·艾黎当场作诗颂扬陶工。此瓷展销历时3个月,北京各界人士参观者约50余万人次。1983年全厂职工近千人,汝瓷生产初具规模。 1980年河南省科委下达试验天蓝釉项目,1983年洛阳地区科委重新下达试验任务,实行技术承包责任制,课题由副厂长郭连成同志负责,试验组组长郭遂同志具体抓,经郭遂、孟玉松、张全、王中玉、王天中、宋海、张大庆、范立的共同努力,调整配方40多号历经数百次试验,在请教了郑州轻院、华南工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专家学者后,弄懂了天蓝釉的呈色机理,终于攻克了工艺难关,在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试制成功。在8月召开的鉴定会上,汝瓷之精美博得了全国24位著名陶瓷专家的一致称赞。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8家全国性报纸及中央广播电台、河南电台都报导了这一消息。1983、1984年汝瓷豆绿釉和天兰釉分别通过国家级技术鉴定。 1986年汝瓷十七号豆绿釉经过孟玉松、马永杰、樊治安、郭连成等人的联合攻关研制成功,并荣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87年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上,孟玉松、马永杰受到国务院总理李鹏的亲切接见。1988年4月历经四年360个配方和上千次的试烧,举世瞩目的一代瑰宝“汝官瓷天青釉”在孟玉松、朱文立、张大庆、李聚万和轻工部高级工程师李国桢、原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冯先铭、故宫研究员李辉炳、耿宝昌等顾问的帮助下烧制成功,经轻工部陶瓷研究所和北京钢铁学院理化测试,各项指标符合技术标准。8月28日轻工部陶瓷研究所和河南省科委共同主持鉴定,一致认为试验成功。《人民日报》、《文汇报》等全国16家报刊作了报导。1989年10月,上海国际研讨会与会国际专家给予汝瓷研究成果高度赞扬,日本、美国派代表团来汝州参观。1989年11月6日中央电视台对汝瓷进行了专题报导。此后,汝窑月白釉也相继研制成功,并研制出了天目釉、新汝釉、玛瑙釉等系列汝窑新釉色。 1985年以来,日本、美国等国内外朋友不断到汝州参观,购买收藏汝窑产品,并给予汝瓷以极高的评价。全国著名书画大师李苦禅先生带病挥毫为汝瓷欣然命笔“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清末代皇帝胞弟、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历史研究所的爱新觉罗、溥杰先生,为赞扬汝瓷留下了珍贵的诗篇。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冯先铭、叶喆民、故宫博物院耿宝昌研究员,轻工部高级工程师李国桢先生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讴歌汝瓷都题下了赞誉之词,盛赞“青瓷之花,汝窑为魁”。中国著名作家李准为汝瓷题写了:“清雅浑厚夺造化,珠光宝气移人魄”。 1988年,汝州市委、市政府号召,利用汝州得天独厚的陶瓷原料和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发展汝瓷生产,建立了汝州市汝瓷开发公司和汝瓷研究所。相继又建立尚庄、马窑、陵头、骑岭、803第三瓷厂、汝州镇等17家瓷厂,从业人员2680人,年产汝瓷1620万件,产值1963万元。1998年以来,汝瓷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一批民营汝瓷企业发展迅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形成汝州市新的经济优势产业。汝瓷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肯定,换取了许多荣誉和奖励。汝瓷先后荣获首届国家轻工博览会金奖,轻工部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汝瓷专家朱文立研制的汝官瓷曾经作为国礼,分别赠送给日本前首相小渊惠三,韩国总统金大中,奥运会乒乓球冠军邓亚萍还将汝窑“八卦鼎”赠送给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汝瓷女专家孟玉松研制选送的汝窑“国泰民安”大花瓶,被北京故宫博物院选中26件收藏。日本、美国及东南亚收藏家,陶瓷专家纷纷来汝参观购买。孟玉松、朱文立也因贡献突出分别享受河南省党的代表大会。一批汝瓷专家、艺师分别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李鹏、邓颖超、雷洁琼,铁木尔·达瓦买提等的亲切接见。 汝瓷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和传世品的稀少而弥足珍贵,汝瓷的价值不断攀升,海内外收藏家对汝瓷更是情由独钟。1992年台湾《中时晚报》(即民国81年8月25日星期二第四版)刊登:重量级古董宋瓷“汝窑三牺尊”以50000万港币割爱成交,引起古董界一阵骚动。据收藏家王兴祖表示,此件“汝窑三牺尊”是他的外曾高祖陶澍于道光十九年间担任两江总督时所留。创造了世界古陶瓷之最,即使今日的汝瓷市价也不菲。汝瓷系列产品销往全国23个省市,远销日本、新加坡、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新西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被世人赞誉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件。”
近年来,汝州市充分挖掘汝瓷的发展潜力,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为加强理论研究,2002年10月30日由79家单位和个人发起成立了汝州市场汝瓷协会,作为研究汝瓷的群体组织,对生产工艺以及开发工作进行专业研讨。同时,完善了保护基地,汝瓷博物馆作为全国乃至世界上唯一以珍藏汝瓷为主的专业性文物保管场所,从环境、管理、安全、保护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发展,珍藏的大量汝瓷实物和标本以及近代仿制产品,通过专题汝瓷展室向社会各界展示和宣传。 进入二十一世纪,汝州市政府高度重视汝瓷产业的发展,将汝瓷列入“十五”发展规划重点发展产业,对汝瓷的研制开发力度正在不断加大。在原国营汝瓷厂的基础上,汝州市酷爱汝瓷有志之士纷纷献身汝瓷开发事业,产生了一批优秀的汝瓷专家,朱文立和孟玉松分别被授予国家级和省级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目前,我市已拥有朱氏汝瓷、玉松汝瓷、享通汝瓷、弦宝汝瓷等汝瓷开发公司、汝瓷研究所61家,年产汝瓷200余万件,年产值达2亿元以上,仅年产值平均在5千万元以上的汝瓷生产厂家就有不下5家。除了仿烧传统汝瓷造型外,还研制开发出了200种以上的新品种,从工艺瓷器发展到观赏陶艺,工艺越来越精,品种越来越多,产品远销日本、新加坡、美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汝瓷产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2001年10月成功承办了中国古陶瓷研究会2001年年会暨汝州市首届汝瓷国际研讨会,100多位汝瓷专家及国际友人齐集汝州,对汝瓷的发扬广大给予了高度评价。2002年3月30日“中国陶瓷·汝窑瓷器”邮票发行。2002个11月10日汝州市场汝瓷协会向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了汝瓷原产地证明商标和服务商标。2003年3月16日域名为(HTTP://WWW.ruci.net)汝瓷国际网站《中华汝瓷网》建成开通。《光明日报》、《河南日报》、《大河报》等,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河南网分别转发或刊发了开通的消息。从而使汝瓷实现了网上浏览,迈入全球信息化网际快车。2003年5月1日中华汝瓷网被国际知名网站搜狐网站、中国陶瓷信息资源网和上海热线收录入搜索引擎,实现了网互通。2003年4月6日由汝瓷协会主办的《汝瓷研究》刊物创刊发行。“‘继往开来处、青瓷灿汝窑”。2008年,第四十三届国际陶艺学会大会在汝州市设立了汝州陶瓷展区,并举行了大型的参观活动,中外陶瓷专家莅临汝州参观指导我市的陶瓷发展,数十陶瓷厂家在汝瓷博物馆参加了陶瓷精品展。 经过不懈努力,2006年6月,张公巷窑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张公巷窑址价值的肯定,成为汝州乃至全国文物和汝瓷发展史上又一新里程碑,如今汝瓷已迈入了新的辉煌发展时代。2010年6月,汝瓷烧制技艺成功获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010年9月23日至26日,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日报社、河南省国资委、河南省文化厅、中共平顶山市委、平顶山市人民政府主办,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中共汝州市委、汝州市人民政府、平顶山市文化局承办的首届中国(国际)汝瓷文化节在汝州市成功举办。组织了中国历史名瓷烧制技艺大赛(成品评比),开幕式暨《魅力汝瓷∙欢乐汝州》大型文艺演出,汝瓷精品、18种汝官瓷仿复制品、中国历史名瓷烧制技艺大赛获奖作品、中国历史名窑当代名家作品展,首届中国历史名瓷手工技艺现场大赛,中国历史名瓷传承与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汝瓷烧制技艺国际研讨会,第六届“中国汝官瓷杯”全国书画作品大奖赛,民间藏品鉴赏活动,招商引资经贸洽谈会等八项重大文化活动。近300位中央、省、平顶山市级党政领导,国际、国内陶瓷专家、学者和有关企业代表参加了此次陶瓷盛会,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中央电视台、河南日报、大河报、河南电视台等50多家中央、省、市级媒体对该项文化活动进行了广泛宣传。
汝州是汝瓷的故乡,汝瓷是陶瓷文化百花苑中的一支奇葩,名列宋代五代名瓷之首。今年,汝州市又被授予“中华名窑·瓷魁之乡”,汝瓷作为历史名瓷已经得到发扬光大,成为推动汝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响亮的文化品牌。
汝瓷因产于汝州而得名,史称“汝窑为魁”。近年来,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汝州市致力打造汝瓷战略性文化品牌,2011年8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正式批准汝州市为中华名窑·瓷魁之乡。今天,中国汝瓷工业协会在汝州市举行“中华名窑·瓷魁之乡”新闻发布会,是对汝州市保护、挖掘汝瓷文化和发展、繁荣汝瓷产业的充分肯定。汝州市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汝瓷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快速发展,为平顶山建设文化强市,为河南建设文化强省,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张雷龙)(原标题:河南汝州市被授予“中华名窑·瓷魁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