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文化活动如火如荼
郸城有动人的传说,是道教始祖老子炼丹丹成之地,著名军事家鬼谷子王禅在该县洺河桥畔得道成仙。
近几年,全县相继荣获中国书法之乡、中华诗词名县。《洞房》、《云锦人家》等一批自创戏剧相继获省戏剧大赛金奖和省文化艺术最高奖“文华奖”,郸城戏剧文化名动全国。
郸城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
全县辖23个乡镇(含3个办事处、1个产业集聚区),总面积1471平方公里,总人口134万人。勤劳的人民,丰富的实践,逐渐在这片热土上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
文物古迹较多。全县高度重视文物普查复查这个基础性工作。2010年荣获我市唯一的省文物普查先进县。现今,全县物质遗产有省级遗址二处(汲冢遗址和段 寨遗址)。其中“段寨遗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申报工作全面启动。县级遗址十二处(包括二座古建筑)。有管藏文物一级品2件,二级品文物25件,三级品 文物118件,参考品52件。此外,鬼谷子王禅升仙遗址的开发利用已经启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张振福泥塑、郸城大鼓、稀有剧种—— 坠剧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郸城俗语故事、宁平麻花、梅氏通草画等9个项目被列入周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年,组织和编篡了《文化志》、《戏 曲志》、《民间故事》、《民间歌谣?谚语集成》、《郸城县志》、《文史资料》等,还有一些部门编写了各自行业的专业《志》书,在一定程度上对全县部分面临 传承断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抢修。
民间文化特色鲜明。民间艺术的表演形式有杂技、狮子舞、竹马舞、肘歌、秧歌、高跷、跑旱船、腰 鼓、盘鼓、唢呐等。东风乡以表演高跷著名,2009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此外,民间传统工艺有剪纸、烙画等,现代工艺有泥塑、铜雕等, 民俗文化有秧歌、庙会等。
书法绘画生机盎然。涌现了柴建方、段忠勇、李干臣等一批郸城籍书画大家。全县拥有国家级书协、美协会员15 人,省级会员76人,市县级会员1900多人,书画爱好者达20多万人。近几年来,在全国、省、市级书协、美协举办的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者152人次,二 等奖310人次,三等奖520人次。2008年全县成功荣获第一张国家级名片——中国书法之乡。
文学力作不断涌现。青年作家尉然成为全 市文学创作领军人物之一。他的中短篇小说集《李大筐和李小筐的爱情》先后荣获首届北京文学奖,第三届老舍文学新人佳作奖。青年作家谷禾创作的诗集《飘雪的 阳光》入编《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在被命名为“中华诗词名县”后,2009年11月全县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诗集《郸城诗词选集》出版。
戏曲舞蹈类别多样。戏曲有豫剧、曲剧、越调、坠剧等。值得一提的是“坠剧”创始人、著名艺术家吴宗俭享有“活王华”之称。由他改编和演出的《回龙传》、 《铡郭槐》和《罗红征南》等典艺全本大书分别由《河南黄河音响出版社》、《安徽黄山音响出版社》和《上海新文化音响出版社》制成录音磁带公开发行,深爱群 众喜爱。音乐舞蹈学校有26个,主要教授拉丁舞、集体舞、现代舞等。
加大资金投入,夯实文化基础
文化重点工程建设加 大。投入300万元整修的人民会堂在全市设施一流。投入200多万元,建成郸城艺术学校一所。投资600多万元建成的郸城文化艺术中心内设展厅、音乐室、 培训室、排练室等,经常举办美术、书法、摄影、剪纸、民俗等展览和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培训班。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了郸城县广播电视中心。引资 800万元的奥斯卡影城完成建设并向全县人民开放。此外,建成大型文化广场一个,人民公园和滨河公园两处,使广大市民有了文体娱乐活动的场所。据不完全统 计,“十一五”期间,仅政府的文化投入就达2.3亿元,超过郸城建县以来文化投入的总和。
打造文化品牌,促进产业发展
全县现有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文化服务单位310多家,从业人员3600余人。文化产业处于探索、培育、发展的阶段。近几年,全县坚持以书画、泥塑、戏剧、民俗文化为重点,着力打造精品工程和知名品牌,特色文化品牌带来的效益在经济增长中逐年上升。
书法产业显优势。在依托书法资源优势,获得“中国书法之乡”第一张国家级名片后,巧打书法之乡文化牌,唱好书法交流文化戏,全县书法行业快速走向产业发 展道路。近几年,实施“走出去”战略,郸城书法界分赴日本、韩国、北京、上海等国内外大中城市开展巡回展、邀请展100多次,极大拓展了书法产业经营活动 的空间。全县书法届名人创办的书法院、艺术馆等民营实体30多家,遍布省内外,每年总收益达2000万元以上。2010年,在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 产业博览会上,我县与深圳黄贤铸实业有限公司、广州俏佳人传媒有限公司签约了4000万元的书法产业项目。
振福泥塑声名扬。振福泥塑在 政府扶植下,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迅速做大,效益可观。张振福的泥塑作品“小货郎”获河南省首届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好年头”、“扬场”、“剃头”分别 获第三届中国国际民博会及第二届中华(天津)民间精品博览会金奖;“干杯”获首届中国中部(武汉)文博会美术工艺品展金奖。“春播”荣获第十届中国工艺美 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最高奖百花奖。《人民日报》***版、中央电视台、日本《朝日新闻》、河南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等海内外100多家媒体对振 福泥塑作了专题报道。他本人应邀到境外参加文化交流时,作品被美国、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收藏家收藏。
中原民俗 旅客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2008年9月,国家2A级旅游景区——郸城中原民俗园盛装开园,给郸城旅游文化增添了浓重的一笔。开园至今全国各地前 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附近居民以民俗园为载体,开辟了农家菜馆、小旅馆等富有农家气息的旅游食宿地点,带动附近周边地区年创综合收入300多万元。
戏剧文化结硕果。该县实行政府“埋单”搭台,文化部门积极组织,群众欢乐看戏的策略,倾力打造戏剧精品。以郸城县艺术团(现河南省豫剧三团实验艺术团) 为依托,自2000年起,排演了《五世请缨》、《杜鹃山》、《朝阳沟》等10台大型戏剧,26个折子戏。自创了豫剧《洞房》和坠剧《小包公》、《嫁母》等 剧目。投资180多万元创作并编了青春版豫剧《白蛇传》、传奇故事剧《云锦人家》两部大戏,近几年共获省、市戏曲奖项33个。目前全县争创“戏曲之乡”的 申报工作已全面起动。
而今,全县人民正乘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九次党代会的东风,带着自信和激情,在文化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干群齐心协力,一定会走活文化发展这盘棋,开创文化发展新篇章。(原标题:郸城:书法诗词并蒂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