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风情 >> 浏览相关信息

浮戏山孕育了中华文明

2013/3/14 9:16:33 点击数: 【字体:

浮戏山孕育了中华文明
新密市牛店镇绥水河畔的补(伏)国遗址一角
 
    □首席记者李红军文图
  
    2007年11月2日至3日,“中国民间文化之乡”专家考察组一行10人在中国民协副主席、省文联副主席、省民协主席夏挽群的带领下,对新密市申报“中国羲皇文化之乡”并挂牌“中国羲皇文化保护基地”进行了考察。
  
    考察组先后深入新密来集镇伏羲女娲祠、平陌镇天爷洞、牛店镇娘娘庙、开山等伏羲文化遗址进行了详细考察,最后达成共识,一致认定新密市为“中国羲皇文化之乡”并挂牌“中国羲皇文化保护基地”。
  
    这个认定在2008年1月2日,以《关于同意命名河南省新密市为“中国羲皇文化之乡”并建立“中国羲皇文化保护基地”的决定》形式确定下来。
  
   新密能成为“羲皇之乡”,无疑靠的是浮戏山,靠的是浮戏山里浓厚的伏羲文化。
  
    按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河南大学教授张振犁先生的考证,“浮戏”与伏羲同义,浮戏山即伏羲山。
  
    浮戏山中有三个山峰,分别叫做西皇山、中皇山、东皇山,西皇山下有条深沟叫洪荒沟,传说是伏羲女娲滚磨成亲和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至今那里还有 五色石。浮戏山系之开山上,建有开庙,庙内有三皇殿,供奉着伏羲、女娲和神农。此外,像浮山岭上的伏羲女娲祠、灵岩山上的天爷洞乃至流传在当地民间的 众多伏羲女娲传说和民间风俗,以及丰厚的考古学文化,都从不同侧面,佐证了伏羲之于浮戏山的存在。
  
    伏羲,一个被中华民族作为人祖的姓氏,是他开启了中华民族卓越的智慧;画八卦,造书契;结网罟,兴渔猎;养牺牲,充庖厨;作甲历,定四时;造琴瑟,歌扶徕;正姓氏,制嫁娶;建屋庐,始定居;尝百草,制九针;造干戈,饰武功;以龙纪官,分理海内。
  
    《竹书纪年》:“伏羲氏,风姓之祖也。有龙瑞,故以龙命官。”命朱襄为飞龙氏,命大庭为居龙氏,命浑沌为降龙氏,阴康为土龙氏,栗陆为水龙氏。 立五官,“以春官为青龙氏,夏官为赤龙氏,秋官为白龙氏,冬官为黑龙氏,中官为黄龙氏。”定九相,“共工为上相,柏皇为下相,朱襄为左相,昊英为右相,栗 陆居北,赫胥居南,昆连居西,葛天居东,阴康居下。”列六佐,“金提立化俗,鸟明立建福,视默主灾恶,纪通为中职,仲超为海陆,阴侯为江湖,分理宇内,而 政化大治。”“九州之牧,各统其人,群居于外,伏羲始定四海之广,作八卦,分九州。”
  
    上溯数千年,自伏羲至黄帝,历代帝王无不以龙自喻,以取得正统地位。伏羲氏自号龙师,以龙纪官,形成向心力、凝聚力。它是一面旗帜,鼓舞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体现了中华先祖的智慧和力量。
  
    2008年的农历正月初四,我来到浮戏山,循着考察组的足迹,探寻浮戏山中浓厚的伏羲文化。
  
    新密地名来自伏羲文化
  
    正月初四我来到新密时,新密黄帝文化研究会的成员早已等在那里,于冬日里,让你感到一种浓浓的暖意,更感到他们对新密文化的热爱。
  
    他们分别是郑观州、王执仲、魏殿臣、郑国顺、李顺卿、刘峰亭、张怀洲、杨建敏等,都是新密文化的专家。其中,李顺卿先生还搜集了一大堆音像、图书等方面资料让我看。
  
    围绕伏羲文化,谈话循次展开,从新密地理位置到文化遗存,从考古发现到民间风俗,条分缕析,让你感到一种学者的严谨和实证。
  
    于这种严谨和实证中,新密伏羲文化也在我脑中渐趋明朗。
  
    新密境内的山脉也称为中岳嵩山东衍余脉,新密境内山脉最高处是五指岭,是原巩义、汜水、荥阳、登封、新密五地之界山,自西而东称浮戏山,又称伏羲山。
  
    从大的方面来说,浮戏山属于溱洧河流域,溱水和洧水在新密境内交织,虽然不大,却孕育了伟大的历史文化。
  
    按史料记载,在上古时,溱洧河流域曾是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方,而从地形上看,新密又是淮河平原与河洛盆地沟通的要道之一,所以先秦时期,人们在这里从事农耕生产,生息繁衍,这也让人理解为什么这里早期伏羲历史文化如此丰富。
  
    目前,一个基本一致的看法是:伏羲时代就是中华文明的肇起时代。因为从经济上,当时开始由狩猎生产转型为农桑经济;在社会结构上,由穴居开始部落群居,并结束族内婚和乱婚,转向一夫一妻制。
  
    新密丰厚的伏羲文化遗存,让专家发出感慨:中华文明肇始于新密。中华古都学会会长朱士光考察新密后指出:“这里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是研究中华文明的基点和起始点。”
  
    实际上,根据考证,新密的“密”字也来源于伏羲。
  
    有文字记载后,对伏羲的名号有多种记录,有宓羲、宓戏、庖羲、伏戏等,又称羲皇、戏皇、皇羲,这些音同字不同的写法只能说明,伏羲时代只有口头 流传,并没有确定的文字写法。《尚书序》曰:“伏牺氏,伏,古作虑。牺,本作羲,亦作戏。”《字诂》曰:“羲古字,戏今字。”因此,专家认为,伏羲众多的 名号只是同音通假,没有特别的含义。而历史记录不同也是人们为了表示对开拓者的业绩纪念,如庖羲、包牺,是对伏羲教人熟食、庖厨饮食的一种纪念。
  
    伏羲有一个抽象化的过程,开始是一个人,后逐渐成为一个部族的代称,这个部族经历了很长的时代,又是一个时代的代名词。伏羲的后裔逐渐分化,分 伏和羲两个部族,成为伏国、戏国。有关专家学者考证,伏国存在过,在汉代记载中“伏”即“补”(同音)。而补(伏)国的遗址就在今天的新密市牛店镇绥水河 畔,后人在其城址上建有补(音同“伏”)子庙。
  
    考古发掘出的补国城仅是当时城的一角,发掘显示,该城是夯筑起来的,而夯土与本地土有比较大的区别,本地土质粗而黑,城土白而细。从采集的文物 标本来看,这里反映裴李岗文化到仰韶文化,及龙山文化的陶片都有,而以仰韶前期最为集中。因此可以推断,这个“城”在裴李岗文化时期就已经存在,到仰韶早 期一直为人使用。出土陶器有当时比较“高档”的鼎、钵、盆、鬲等,缝纫用的古针,生产工具不多,说明该城主人不是一般的劳动人民,而是具有一定权力的王 者。考古发掘刚好与“炎帝代补”年代相应对。宋代罗泌《路史·国名记》中记载:“补,三皇之世封国,炎帝伐补遂。”
  
    “伏”大多时候也可以写成“宓”、“密”(读“伏”),“密”山就是伏羲所居之山。《山海经·中次七经》“夏代山水名物”首次提到“浮戏山”之 名,位于嵩山东部,处于河洛地区。《密县志》中记载:“密县,古洛也。”与新密地名演化联系起来,那么,伏羲当然也可作“浮戏”。浮戏山就是伏羲山,因而 是新密地理名称变化的最早的来历。河南大学民俗专家张振犁教授在浮戏山周围考察后,也得出一个简明的结论:“浮戏本是伏羲山,华夏始祖此为源。”
  
    另外,新密市境内关于伏羲的传说和遗址,也为伏羲文明创举提供了民俗考证,其遗址有尖山风景区的天皇山、地皇山、人皇山,补子庙周围的娘娘庙、伏羲女娲祠、开庙、天爷洞等。
  
    新密伏羲文化被承认是最近的事儿
  
    伏羲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源头文化,作为中原新密溱洧文化的核心文化被人们认可、接受,并得出“伏羲文化起源于中原浮戏山一带”、“羲皇故里在新密”的论断,其实历史并不久远。它是一批研究人员二十年研究的结果。
  
    从1983年起,河南大学“中原神话调查组”在民俗学家张振犁的带领下,对中原神话进行了系统的考察研究,在当时的密县(今新密市)曾收集到部分伏羲女娲的神话传说。是为接触伏羲文化的肇始。
  
    1992年,河南省农牧厅离休干部陈志忠先生调查蚕丝文化来到新密市尖山乡(今尖山风景区管委会),他在调查中发现,浮戏山一带留存有大量伏 羲、女娲的遗址和传说。他经过查阅史料和认真考证认识到:原来浮戏山即是以伏羲命名的伏羲山,同时发现,密县的名称也与伏羲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发 现激起了陈志忠要搞清楚伏羲文化与密县关系的强烈愿望。于是他深入到深山区一干就是两年。在翻过了无数架山,走访了千家万户后,他写出了《浅谈伏羲业绩与 河洛文明》、《伏羲故里在密县》、《浮戏之山话伏羲》等数万字的论文,以大量事实说明,浮戏山一带就是伏羲故里。
  
    与此同时,浮戏山所在的尖山乡成立了羲皇故里筹备组,积极筹备尖山乡作为羲皇故里的工作。
  
    从1995年开始,以新密市教委原主任郑观州为首的一批离退休老干部自发组织起来,本着弘扬伏羲文化和黄帝文化、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开发新密 丰富的旅游资源的目的,对新密所属溱洧流域的古文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于2000年12月15日成立了新密市黄帝文化研究会,创办了《溱洧文化》学术会刊。
  
    研究会的成立,使新密伏羲文化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研究会成员集中而全面地查阅整理了历史文献,系统普查收集了全市涉及伏羲文化的山水地名及神话传说,并于2002年结集出版了《溱洧文化——伏羲文化专辑》。
  
    张振犁教授在得知新密伏羲文化的研究情况后,于2002年4月对这里的伏羲文化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深入考察,新密伏羲文化之丰富使之大为惊叹,并撰写了题为《“浮戏”本是“伏羲山”,华夏文明此有源》的研究论文。
  
    张振犁教授认为:“这一次调查,基本上弄清了新密市的伏羲女娲创世造人分布的情况。标志着新密市不仅是黄帝文化的中心地之一,是伏羲女娲早年活 动创世的主要地区。就目前的情况看敬祀伏羲女娲人祖的地方有:天爷洞的三皇殿、来集镇的伏羲女娲庙、牛店镇补子庙的伏羲女娲人祖、浮戏山天皇山的始祖庙、 周家寨的娘娘庙等多处。这不是件偶然的事。它是以浮戏山为主区的伏羲女娲文化圈的典型标志。结合新密市的考古、文物、碑刻、史事,地名的演变,庙会变化, 信仰,以及‘蚕桑’经济发展情况等综合研究,说新密市是‘羲皇故里’是有说服力的。”
  
    他还题词:浮戏本是伏羲山,华夏始祖此为源。
  
    从2004年开始,新密市启动了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市文联和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开展了对民间故事的搜集整理工作。作为伏羲女娲神话传说的发 源地之一,这次抢救工程对伏羲女娲在新密活动的遗址、神话传说进行了重点普查、采风和录制,先后收集到有关伏羲女娲“兄妹婚”、女娲补天造人等神话传说20多篇,并将部分内容收入随后出版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南省·新密故事卷》。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宣传和开发“伏羲故里”,探寻中华民族的寻根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005年后,新密市开始尝试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来弘扬本地的伏羲文化。
  
    中国草业委员会河南工作站站长王执仲先生钟情于家乡的古老民族文化,于2005年回到家乡,在伏羲文化遗迹密集的三皇山上,建起了伏羲山生态园和三皇纪念馆,致力于弘扬伏羲文化。
  
    2006年5月23日,新密市黄帝文化研究会成立伏羲文化专业委员会,由王执仲任主任。6月18日,伏羲山生态园举办了首届“三皇”文化节,共 有四方宾朋3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随后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三,新密市伏羲山生态园发展有限公司都将举办“三皇”文化艺术节,以开发特色生态文化旅游产业, 变特有文化优势为经济优势。
  
    2008年1月2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发文,决定命名新密市为“中国羲皇文化之乡”并在新密建立“中国羲皇文化保护基地”。
  
    这样的一纸决定,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是一件平常的事情,但对于新密,对于新密黄帝文化研究会的成员,尤其对于新密市伏羲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执仲先生来说,却是意义重大,因为这标志着几年的辛苦研究和努力没有白费,抑或说得到了肯定。

    “溱洧悠悠育英贤,三皇昊昊美名传。伏羲画卦开天宇,女娲补天接地缘。人祖绘就千秋事,子孙创业非等闲。只道密邑风光好,羲皇之乡享万年。”在接到被授予“羲皇之乡”的通知后,新密黄帝文化研究会成员杨建敏慨然抒怀。(原标题:浮戏山孕育了中华文明)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原文时间:2008.2.25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