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思功(1909-1980) 豫东琴书艺人。夏邑县罗庄乡何岗楼村人。出身于琴书世家。其父何振成,曾参与成立夏邑县最早的琴书玩友班社。幼而聪颖,受其家庭艺术薰陶,耳濡目染,初具琴书基础。九岁开始学艺,十二岁时,在安徽省亳县同一著名艺人对戏,一举扬名。后又投姬茂义为师,技艺精进,行艺足迹遍及豫东、皖北、苏北,以其乐器清雅,音韵和谐,唱词干净,艺风正派而倍受广大听众的喜爱。在琴弦技艺上造诣尤深,可拉七个“天下同”曲牌而不重样。民国十九年(1930)八月,他被迫弃艺从戎,到“奉军”中当了两个月的兵,后又学习织绸半年。屡为生计奔波,演唱时有间断。到四十年代,艺至顶峰,掌握四十多个曲牌,声誉更盛。每每演出,书场里座无虚席,与任东河、董训朋并称夏邑县琴书“三把弦”。建国后,夏邑县又有“三功一谋”(何思功、何富功、何勋功与董训谋)之说,而他则居其首位。收徒三十三人。对弟子悉心指教,为发展琴书艺术做出了贡献。代表曲目可分为三个阶段:玩友班社时期有《游湖借伞》、《对灯》、《双锁柜》、《刘兰赶会》、《张廷秀私访》。
主要特点是:鞋筐里戏,形式为净唱无白(或白极少)。建国初期有《三打雄州》、《五女兴唐传》、《金钱记》。其特点为:半文半武,是向武侠曲目过渡阶段。六十年代以后有《五老七侠十五义》、《天宝图》、《二百单八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