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地名的由来
2013/3/1 17:23:07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夏代仲康时,封其子于邓国。商代为“南乡”之土,有谢、楚、邓诸国。西周时,境内有申、吕、楚、邓、蓼等国。周宣王时(前827~前782),南阳市中心城区为申伯国地,西周将领召伯虎在谢地筑城,即宛城。春秋时申、吕等国为楚所灭,楚在申地设申邑。春秋中晚期,楚改申邑为宛县,宛县(城)即为南阳的代名词。战国分属楚、韩。公元前292年,秦将白起伐韩拔宛。公元前272年秦置南阳郡,领14县,治所宛。汉承秦制,仍置南阳郡,领36县,治所宛,兼有弘农郡地。新朝王莽改南阳郡为前队,治所宛。东汉复置南阳郡,领37县,治所宛。三国属魏,魏在境内设南乡郡、南阳郡(辖27县,治所宛)。西晋属义阳郡、顺阳郡、南阳国(领14县,治所宛)。东晋十六国属顺阳郡、南乡郡、义阳郡、南阳国,侨置河南郡。南北朝南朝属宋、齐南阳郡(治所宛)。南北朝北朝属北魏顺阳郡、新野郡、汉广郡、襄城郡、北清郡、修阳郡、析阳郡、南阳郡(治所宛)。隋属阳郡、淅阳郡、淮安郡、舂陵郡、南阳郡(领8县,治所穰城)。唐、五代、北宋属邓州、唐州。金属邓州、唐州、裕州、申州(治所宛)。元属南阳府,辖5州,市境居3州(邓州、唐州、裕州)13县,治所宛。明属南阳府,辖2州(邓州、裕州)11县,治所宛。清属南阳府,辖2州(邓州、裕州)10县(叶县、舞阳县、泌阳县、桐柏县、南召县、唐县、新野县、镇平县、内乡县、南阳县),治所宛。另设有淅川直隶厅。1932年10月属第六行政督察区,辖13县,区署驻南阳县。1949年3月14日,人民政府成立南阳行政督察区,机关驻南阳市,辖南阳市、南阳县、南召县、唐河县、泌阳县、桐柏县、邓县、内乡县、新野县、淅川县、镇平县、方城县。1949年3月28日,更名为南阳行政区,专员公署驻南阳市,辖13县。1965年5月划出泌阳县,同年11月建立社旗县。1994年7月撤销南阳地区,设地级南阳市,市政府驻卧龙区。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印象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