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淡碑”是淇县名胜之一,原在北关八角楼西祖师庙内,文革中被推倒砌在农机公司井台上,1984年4月迁入摘星台公园,并复制完好。碑身高1.78cm宽86cm,厚18cm,碑座宽102cm,高15cm。碑圆首上端一行横字,再不来了。下面是两个醒目大字:扯淡。这就是“扯淡碑”的名称的由来。中间竖刻一行大字:泰极仙翁脱骨。其左右两边小字为: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申访道云梦修真,事迹已详载甲申记矣,予等不敢再赘翁;生不言寿,莫考其纪,或曰一十有二纪卒,曰然四空门人,清琴棋书画,抱病老人立。碑阴三行行草铭文,中间大字为:为善最乐。左右两侧小字是: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鬼神不欺贫;有人问我修行法,只在虚灵自然间。此碑虽不高大,造型又不奇特,做工又不精湛,却闻名遐迩,来淇观赏者络绎不绝。这是为什么?因其上有“扯淡”二字。相传墓主人叫沐怀古,是明朝一个忠臣,因受朝中奸臣陷害,全家问斩,其仆人念其是忠臣,愿替主死。沐怀古得以化装成一个道人,担两棵松树逃出北京,来到淇县最后在北下关祖师庙内定居下来。但思念亲人和仆人。建造了一个的八角楼,当想他们时,便登楼
向北远眺,以示安慰。年复一年,春去秋来老将至,他感到报国无门,报仇不能,空活一世,临死前提笔写下“扯淡”二字,并写下前面所写的碑文。
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可惜《淇县志》上没有记载,又没有其它文献资料可查,所以不能作为依据,只能就碑文加以剖析,谈谈我们的愚见。
剖析碑文与美丽的传说,格格不入。碑文好像是大彻大悟之语,实则是文字游戏而已,因其藏头露尾 ,扑朔迷离,使许多人对它产生了兴趣,多粉饰溢美之词,而抹抛开了碑文本身。
现就主要碑文剖析如下:“翁燕人水木氏’即墓主人是北京人,姓沐,叫什么名字不知道,道号‘泰极仙翁”。“生不言寿,莫考其经,或曰一十有二纪卒。”纪是古代计年的单位,十二年为一纪,那么沐氏活了144岁。什么时候到淇县呢?“明末甲申访道云梦修真”,明末甲申当是明代崇祯甲申17年,即公元1644年到淇县云梦山修造。“事迹已详载,甲申记矣,予等不敢再赘。”审对身世有意回避,并道出了沐氏来云梦的隐情。明末甲申正是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吊死煤山,明朝灭亡的时候。就是这一惊天动地的大事,故“予等不敢再赘”。在这个时候跑到淇县“云梦修真”,正说明沐氏慑于农民运动的声威不得已而为之。也告诉我们他的身世,不是明朝勋臣沐英的后裔,就是统治阶级的一员。因农民起义,不仅推翻朱姓皇帝,同时也把统治阶层打翻在地。这就触犯了沐氏的利益。破坏了他们的人间天堂,花天酒地的奢侈生活。所以他们农民起义恨之入骨,怕得要死,为了躲避“灾难”,才到云梦这个“世外桃园”栖身,伺机东山再起,夺回已失去的天堂。但历史的车轮不会倒转,尽管他活了144岁,也不能达到其目的。因此道号叫“泰极仙翁”也就不足为奇了。“泰”是易卦名,乾上坤下,为上下交通之像。否与泰是对立的两个概念和两种境界。既然是“泰极”就要走向其反面,泰极否来,非常合乎自然辩证法。由于对农民起义的刻骨仇恨和不满产生的消极避世思想,是再明显不过了。碑上的“再不来了”,“扯淡”,相传为沐氏生前所撰,这完全是可能的。因为李自成起义使他从天堂上跌落下来,访道云梦再作挣扎又不如愿,最后只得发出彻底的绝望悲鸣。
人有哽把“扯淡碑”和“一捧雪”拉扯在一起,纯属子虚乌有。这样既轻率又不严肃。单从时间上分析根本就不照号。“一棒雪”写的是明朝中期严嵩(1480—1596)、严世蕃杀王忬的事件;“扯淡碑”却是明末甲申(1644年),他自成起义军浩浩荡荡进北京,沐氏逃出,跑到“云梦修真”之事。把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硬拉到一起,还有什么历史的真实性呢?至于其它的情节更是风马牛不相及。
从以上剖析来看,“扯淡碑”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明末农民起义的伟大的力量,推翻了明王朝,震慑了整个封建统治阶级。从这个意义上讲,“扯淡碑”仍不失是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它从反面为我们研究明末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